发布时间:2014-11-0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具有感受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作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承者和建设者。
教学重点: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伟大作用。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教学方法:演示法、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片段,学生观看片段。
师: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当时的感受如何?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回答让老师想起了艾青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地深沉。正是因为这种深沉地爱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骄傲,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国庆60周年大阅兵导入新课,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小组合作、共享成果
课前将同学分成四组,分别从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四个方面收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等,课上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老师通过大屏幕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民族精神的内涵。
小组合作收集展示资料,寓理论于丰富的资料中,易于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教师出示对联:
风雨沧桑,多遭铁蹄践踏,未有沉沦终奋起
荡涤污浊,重聚华夏精魂,披荆斩棘勇向前
学生阅读对联并思考:
联系历史与现实中华民族经历了哪些风雨沧桑?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哪些事能够体现出重聚华夏精魂?
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及时政回答问题,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师生共同总结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四、联系实际、以学导行
教师出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的照片,
师:除了照片上的这些做法外,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弘扬民族精神呢?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五、拓展升华
播放MTV《国家》,师生共勉。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