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教育方案

教育方案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4-11-28

 [课程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48—51,上承新文化运动,下接北伐战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以抽象思维获得了一定发展,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同时又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这节课借助网络资源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获取、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看录象和进一步探究,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播放江西卫视《新闻早报》五四运动 不朽的精神 伟大的起点录象,设问:

为什么把每年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

导入新课。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新课

 

 

 

 

 

 

 

五四爱国运动

播放巴黎和会录象,引导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设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观看录象。请说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参加者、斗争口号及领导者)

在阅读课文和观看录象基础上完成下表:

 

中心

地点

要求

领导者

主力

结果

19196月前

 

 

 

 

 

19196月后

 

 

 

 

 

播放录象,学生观看录象,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展示五四运动传单,设问:

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五四精神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播放录象,回顾五四运动,引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目。

引导学生观看生动的录象,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过程、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精神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习新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出示五四运动后出版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设问:

这些刊物的出版为党的建立准备了什么?

展示《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设问:

早期组织的建立为党的建立准备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展示党的一大代表图片,播放一大录象,了解党的一大召开的情况。设问:

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思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议一议:

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说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探究

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间有何联系?

 

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板书

设计

10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191954  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意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723日(71日党的生日)

    意义: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