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教育方案

教育方案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利用潮汕文化 提高教学实效

发布时间:2016-04-28

 黄少杰  汕头市潮阳第四中学

摘要:潮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浩瀚的中华文化中一支富有特色的细流。我们的学生对潮汕文化背景较为熟悉,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潮汕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我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发掘潮汕文化资源,在潮汕民俗文化现象的比较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潮汕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潮汕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

关键词:利用   潮汕文化   教学实效   能力    素养   情感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浩瀚的中华文化中一支富有特色的细流。我们的学生对潮汕文化背景较为熟悉,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潮汕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以下是我在《文化生活》教学中,与潮汕文化相结合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在潮汕民俗文化现象的比较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潮汕民俗资源丰富,岁时节俗、礼仪习俗、用品服饰等均有特色,自成体系。既有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等民俗建筑,又有水布、市篮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样羹、食冬节丸等饮食习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红桌、出花园等婚娶、喜庆习俗;既有赛花灯、游标旗、“营老爷”等游艺民俗,也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仪;既有“三山国王”、“天后宫”等的神文化,也有潮语歌曲、潮剧等的民间曲艺文化;还有以“和、爱、精、洁、思”为特征的潮汕工夫茶。作为这些文化现象,既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文化,也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教学《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时,为了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种种表现,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利用潮汕地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民俗活动的现象:①春节期间,某村委会既组织村民参与猜谜、篮球友谊赛、下象棋等活动,又组织村民参加大型拜神巡游活动,祈求本年度五谷丰登、风调雨顺。②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元宵、冬至吃汤圆③清明节、冬至上山扫墓,带上大量的香烛钱纸到墓前焚烧;为了使阴间的长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晚辈往往会烧“家具”“家用电器”“汽车”“奴仆”等给阴间的长辈。④在城镇中的大街小巷中存在许多悬挂着某某堂的牌子,专门为人起名、择日、择风水的日馆。⑤为摆阔气,某村干部为其儿子结婚而大摆宴席,邀请村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和镇干部。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的知识,通过思考、讨论、判断、分析,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健康向上的、先进的文化有益于陶冶人的情操,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促使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消磨人们的斗志,腐蚀人们的灵魂,甚至诱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丰富多彩而又复杂多样的文化生活中,我们应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往往会形成关于这些现象的感性认识,得出相应的文化知识结论,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二、在潮汕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很多时候只重视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一厢情愿地教授了很多以为学生能够乐于接受的知识,但事实上却收效甚微。因此,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就要使得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潮汕民俗文化是潮汕文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它是潮汕民间习俗的文化总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参与的潮汕民俗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之前,我要求学生关注潮汕传统文化节日,了解习俗的由来、演变以及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了解本村的传统民居的建筑格局,是否有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等民俗建筑,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民居;了解本地的传统戏曲、音乐、民歌、抽纱、陶瓷等文艺。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了一些问题,引发他们广泛参与。例如:为了使学生能感受传统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我选取我国传统节日中较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节,日期是农历的七月初七。在潮汕地区,七夕又叫女儿节。“祭公婆神”、“出花园”、“走仔会”这些都是潮汕特有的七夕习俗。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共资源,于是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请找出与“七夕节”有关的诗词佳句及歌谣。(2)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最喜欢哪一句描绘“七夕节”的诗词佳句或哪一首歌谣,为什么?(3)你所在的村在“七夕节”有什么习俗活动?有什么传说?潮汕地区的其他地方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你认为“七夕节”应怎样过才有意义?这样学生在课外可通过学校的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查阅,收集相关的诗词、歌谣,认识潮汕地区“七夕节”特有的习俗:“‘出花园’—潮汕独特的成人礼;‘走仔会’—传承尊老重孝美德;‘祭公婆神’—祈求平安的心理慰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认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用以充实自己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真正地感受到潮汕文化的精深。

    三、在潮汕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                   

   一个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都来自于实践。如果没有对现实的观察分析、对现实问题的亲身体验,必将导致《文化生活》课程的知行脱节,也会使其失去提升文化理论修养功能。因此,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潮汕文化的认同感,是《文化生活》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心灵深处认同,热爱潮汕文化,有助于让学生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推动潮汕优秀文化的传播。在教学《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时,我要求学生课后要完成以下任务:(1)从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我们潮汕地区已有哪些项目获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潮阳区有哪些项目?(2)如果请你担当文化传播大使,你认为应如何来传播潮汕优秀文化?并制定一份推广潮汕文化的计划。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通过调查访问、查阅报纸、上网等多种手段,找出有关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在班级进行演讲,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认同潮汕文化资源优势,为潮汕优秀文化的形成、发展而自豪,从而真正形成了学生对潮汕文化的情感。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潮汕文化资源进行有目的利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弘扬潮汕文化,形成学生对潮汕文化的认同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祝国标,《让民族文化走进政治课堂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第1-2

[3]杨玉梅,《挖掘文化资源  绽放教学精彩》,《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第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林伦伦主编,《潮汕民俗漫话》,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林伦伦主编,《潮汕妙语典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林伦伦主编,《潮汕歌谣新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蔡绍彬编注,《潮汕俗语集》,香港东方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