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此时无声胜有声” ——善用 教学“留白”艺术,回归学生主体地位

发布时间:2017-03-14

 林琦  汕头市聿怀中学

 

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急于在有限的课堂灌输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中,以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殊不知课堂教学密度过大、节奏过快,使得课堂落入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的权利和空间。形成了上课时教师“步步紧逼”,重点难点、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轮番上阵;学生“埋头苦干”,记笔记、划重点应接不暇的景象。这样的课堂看似内容饱满而充实,实则收效甚微,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失去了通过主动思考生成问题并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不仅思考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满满当当的课堂知识也未必真正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也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与“学”的关系中,“如何教得更多”的问题占了主导,“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好”的问题却被忽视。如何让学生回归课堂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学会“留白”的技巧,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时间和参与的空间,才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做到提高课堂实效。

留白这一概念来自于中国国画技巧,指在绘画中通过有意留白 留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留白处与着墨处融为一体虚实相依,从而达到拓展作品的意境,赋予作品无限内涵,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学中的“留白”技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技巧的运用,改变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模式,调整课堂节奏,巧妙设问、创设情境,营造教师的有意“缺位”,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回归到课堂的主体地位。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在导入、情境探究、提问、课堂延伸等环节上巧用“留白”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一、 巧用情境创设探究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新课改的指标下,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创设情境探究式的课堂,创设活动和问题后学生常常未必能发表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反而影响了教学的进度。教学任务重和课时少的尴尬使得很多教师怕耽搁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不愿意将课堂放手给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包办一切,削减了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在于情境创设不恰当,设问没有针对性,或在操作中没有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导致学生思维没有被充分调动,情境探究环节形同虚设,反而成为课堂累赘。这就要就教师情境选取得当、贴近生活,探究问题精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注重知识的回归和升华。

例如,在《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中讲到“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时,结合时下发生的社会问题创设情境,设置学生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创设情境:本市某市场周边小摊小贩违规经营严重影响了市民的交通和治安,该区域城管执法人员“见车不见人”现象。学生探究活动:模仿当地民生节目《今日视线》模式,由学生扮演主持人、场外记者对学生扮演的政府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社会公民进行现场采访,最后由新闻媒体评论员对事件进行评论。贴合实际生活的情境和具有本土色彩的探究模式,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热情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校思维也变得活跃。探究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应活动中出现的角色分析总结我国行政监督体现包括的了: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人民政协监督、社会与公民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中国共产党监督等多种形式。教师的分析总结起到点睛之用,将情绪兴奋的学生来回课堂,完成知识点的落实。

在教师紧凑的讲授课堂中融入贴合生活的情境探究,从课堂整体来讲,对于教学节奏是一种恰当的调节,是一种适当的“留白”。通过这种“留白”,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角,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在这样的设计中教师从传统教学中“演员”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由教师自说自唱演独角戏,转变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这种有意的“缺位”创造出来的课堂“留白”赋予了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完成而来对课本的知识的体悟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意识、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这种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并不是完全地缺位和放任课堂随意留白,而是要求教师由课堂这个舞台的表演者,转变为舞台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活动前,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在吃透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好课堂预设,创设情境探究活动设计应该有所针对性,做到适当“留白”,有意“缺位”;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学生参与过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升华,才能发挥“留白”艺术的真正意义,做到收放自如。

 

二、 善用课堂设问巧“留白”——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我们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在有限的课堂里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灌输更多的考点。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课堂效率是学生能够学到多少,而不是教师能够讲多少。上课时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应接不暇。在如此高密度的课堂中,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和消化的空间,他们究竟能吸收多少,又能运用到多少?这就要我们教师学会善用课堂设问,为课堂有意“留白”,留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知识的空间。

例如,在讲到“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开始打算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中各种价格涨落的例子,来启发学生影响商品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但考虑到商品价格的变化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现象,而且作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高中生也深有体会。于是,我将教学设计,从教师单方面展示材料,转变为层次性的提问。

首先,以当时我国市场上全国猪肉价格疯狂上涨冲击物价为背景设问“在我们生活中,商品价格有涨有落,不会一成不变,你能举出其他价格变化的例子吗?”。这一生活化的背景和开放性的设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情人节、圣诞节时,西餐厅、玫瑰花价格高出很多”,有的说“下雨天,蔬菜价格会比平时贵”,有的说“换季时,品牌商店过季衣服打折,价格降低”……精心设问打开了学生兴趣阀门,学生就会思如泉涌,产生思想的碰撞,使课堂大放异彩。

接下来,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此基础上我又设问“那你能分析这些价格涨落的原因是什么吗?”学生在引导下得出“情人节购买玫瑰花的人比较多,商家借此抬高价格”、“下雨天蔬菜收成不好,减产”等答案。学生的回答比较口语化生活化,未触及问题的核心,在引导下,学生得出:“情人节购买玫瑰花人比较多”说明需求增加,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换季时衣服打折”是需求减少,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通过引导把学生的关注点从气候、季节、节日等表面因素引导“供求”这个直接原因上。

最后,还需要教师的总结和升华,帮助学生讲思路引向核心知识回归课本 ,通过归纳和讲解使学生明白气候、季节、地域等因素通过影响供求来影响价格。并以“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来帮助学生理解供求如何影响价格,加深学生记忆。

通过巧设问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有意“缺位”让位于学生,在互动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归回。课堂设问在“精”而不在“多”,设问要贴合生活实际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设问不期望学生回答能一步到位,而应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提问的层次和梯度,为学生搭建台阶,使学生拾级而上,逐步引导逼近知识核心。教师有意“留白”,是讲得恰到好处,并非不讲和放任。设问得当之余教师还要加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回答欠缺或偏离之处,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挥课堂提问的实效;学生回答精彩处教师及时加以赞赏,学生在互动中既发挥了主体作用,又得到肯定,小有成就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及时加以总结和升华,便在激烈讨论之余有所思考和沉淀。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宜动宜静,在激烈讨论的高潮后的思考,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实现了了回归课本、落实知识点的目的。

 

三、 妙用课堂延伸——余音三绕

在教学中教师将关注点高度集中在教材的知识点上,上完该课时框架内的知识后,再加以总结和巩固练习,往往是到这里课堂便戛然而止了。有人就要说,难道不是吗?还有什么要做的呢?其实,被我们最常忽视的课堂延伸的部分,在适当的运用下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必须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常常被忽略,即便有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而好的课堂延伸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必须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做好课堂延伸,为学生提供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又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平台。

例如,在讲到《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框题,我在课堂最后设置了课后探究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实际需要为自己家庭拟定投资计划,并要求同桌互相为对方做投资方案合理性评估,从中总结出各种投资的优缺点和合理投资应注意的原则。学生跃跃欲试,课后拟定出来的投资投资计划也丰富多彩,通过相互的方案合理性评估,既纠正了知识性的错误,又实现了该课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课的知识比较零散,易错点较多,需要学生结合前一框题,对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多种投资方式进行平行地对比,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差异,同时又要求学生从整体把握投资的原则,学会运用多种投资方式的综合运用。所以,如何在完成教材框架中的知识点后,又利用好课堂延伸,做到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后知识巩固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我们总是生怕学生没有去复习,课后也不愿适当“缺位”,习惯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看似一切尽在掌控中。但有时也可以结合知识特点,针对性地利用课后拓展活动,延伸课堂为学生提供平台,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留白”。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知识的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主动完成了从课本知识到生活实际的迁移运用。将学习由强制性背诵的外在动机转化为自主探究的内在动机,相对比让学生背诵默写来落实基础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总而言之,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留白”的艺术,并非教师的完全缺位,其目的在于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回归政治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然而,一味的“留白”只能使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讲”与“不讲”的度,在教学课堂上的这种“留白”看似教师讲授的部分少了,但实际上要求教师在课前有更多的准备。这种教学上的“留白”需要建立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应教学技巧,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