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4
宋小容 揭阳空港区登岗中学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而把握好情境创设的类型,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利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营造一种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焕发政治课堂的活力。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
而教师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必须把握好情境创设的类型,这样才能利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营造一种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焕发政治课堂的活力。
一、借助实物创设的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实物和有关背景,创设的特定情境。当然在进行这一类情境创设时,教师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实际;
(2)认真选取实物,展示的实物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有效性;
(3)考虑所要展示的实物背景,从整体上给学生以直观的真切感;
(4)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有重点的观察。
通过这一类型的情境创设,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讲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框《神奇的货币》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纸币以及信用工具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各国的纸币(中国的人民币、英国的英镑、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欧元等等)以及我国各个银行的信用卡,通过实物的展示,教师引导,可以有效解决本框的一个重难点关于汇率的问题。
二、借助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它包括板书、画图、挂图、幻灯、录相、电影、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在新课与复习课的教学中都有广泛运用。同样在进行这一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相关内容;
(2)谨慎选取图像,不要由于过分刺激而影响教学效果;
(3)合理配置图像,逐层深入;
(4)注意用语言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这一类型的情境创设,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在讲到投资理财的选择时,说到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时,对于很多农村学生来说由于不了解是很难有直观理解的,因此在讲到这一问题时,我就收集了世界以及中国比较严重的几次股灾的相关录像和一些由于炒股而导致家破人亡的一些图片,跟学生一起探讨,让他们对股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复习课中,图像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其中的板书,一个好的板书或框架图能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变得更有整体化和系统化。
三、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活动包含的类型有很多,比如小品、讲故事、谈话、朗诵、做游戏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动手编排、表演,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但要注意不能舍本逐末,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也应注意几点:
(1)课前准备要充分,精心准备教学素材;
(2)引导学生体会表演角色蕴含的情感,逐步进行情感升华;
(3)教师要针对活动内容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
(4)通过活动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通过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参与其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操作可以使许多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及动手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教学在课堂中运用较多,由于政治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多关注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增强学生的时政敏感度,因此在课堂开始的前五分钟开设了一个小活动“新闻发布会”。动员全体学生参与,每天由一位同学负责,从学号1开始,每天回家收集你认为有价值的5条新闻,在课堂开始的前5分钟读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自从这一活动开始后,调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政治的热情,政治成绩也快速提高。让我也看到了活动教学的魅力。
四、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1)用“激疑”的方式创设问题情景。“激疑”:是教师预先设计或在课堂中因势利导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2)用质疑的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质疑: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求教师注意几个问题
(1)分析教材,确定目标,科学设疑;
(2)分析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
(3)分解问题,使各个问题联系紧密,步步深入;
(4)课堂中随机应变、及时总结。
通过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及创新精神。
比如在讲到政治生活最后一单元关于主权问题时,就引入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坚定了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这一问题,也让学生加深了现阶段国家对钓鱼岛锁做出的各种政策、措施的理解。
五、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通过语言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及想象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语言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在课堂中,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突然高亢、突然低沉,都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语言的表达,引领学生在情境中“静心思考”、合理想象,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中引入相关事列时,读诗歌时可以轻柔缓慢、讲到钓鱼岛时可以义正言辞、讲到国家发展时可以慷慨激昂等等,通过语言情绪的渲染,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六、借助生活创设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主要是指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来说明理论,让学生觉得熟悉,可以参与探讨,愿意发表意见。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谨慎选取生活事件,选取的事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对所选事件进行精加工,使其为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的服务;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使课堂生活化,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易于掌握所学知识。
比如在农村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有买菜的经历,可以结合他们自身的经历以及国家物价的相关信息,讲解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讲解价值观时,可以结合学生平时面临的价值冲突以及一些社会广泛热议的事件,比如“小悦悦事件”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学生熟悉,贴近学生实际,都能在课堂上起到很好的效果。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总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把握好情境创设的类型,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创设情境,焕发政治课堂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吴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法》【J】,1994(9)
(2)蔡子权,《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实验与推广》【J】,2008(5)
(3)殷树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J】,2003(4)
(4)崔丽,《政治课教学》【J】,2003(7)
(5)钟贞柱,《政治课教学》【J】,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