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关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7-03-14

 余丽萍  清远市第三中学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他就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相关的知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政治学科包含的内容大多是一些令人乏味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所以很少有学生会对政治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为此,要提高政治学科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课堂。[1]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本人就政治学科在教学中尝试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动起来,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育观念紧跟潮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高中政治课程要求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满堂灌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所有的知识点被教师一一罗列出来,学生只需要一字不差地将这些知识点记下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整个课堂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的,只有理论的传授,没有学生的实践,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根本得不到体现,很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为此,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必需的。整个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如何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这对我们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 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打无准备之战”,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学习,更大胆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模块中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他们自己的消费心理,然后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哪些是正确的消费心理,哪些是不正确、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课堂变得自然和谐,教学效果得以增强。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养成种种良好素质及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幽默的教学语言,整个课堂会显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就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了解并掌握所有学生的心理情况,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识和修养,不断精简课堂教学语言,并用幽默、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整个课堂都对学生充满吸引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有效地组织课前“热身活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前“热身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后来的学习铺平道路。上课铃响后,学生进入课堂,虽然此时人已经进入了课堂,但是大脑的兴奋点仍然滞留在课前活动,所以课前5分钟,我都交给学生支配,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的“新闻发布会”,利用课前简短的5分钟,每节课由一个同学代表讲解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和身边典型事例,这个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旦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其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思维的马达就会运转畅通,“非弄个明白不可”,“非想个办法不行”,经过一番思索,就会想出平时想不到的东西。所以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要切实从学生日常接触的事物中找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此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去探索、体验,使学生愉快的动起来。如:我在讲《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途径”“如何处理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我校有音乐班和美术班,我在不同班级引用的情境就有所不同,在音乐班,先让学生查阅有关音乐组合“凤凰传奇”的有关情况,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我进一步结合本课内容说明音乐组合“凤凰传奇”是如何对传统音乐进行继承和改良;而在美术班我为学生介绍的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这样无论在哪个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讨论,明确了文化创新要做到既离不开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不断用心去探索实践,觉得教学效果显著。

3、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醒学生,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提出很多疑问。如:在进行《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教学时,因刚过暑假,有的同学去上海旅游,参观过上海世博会,我让这些同学介绍上海世博会各国的建筑,从各国场馆的设计理念与建筑艺术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另外,还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课前收集大量视频、图片、漫画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我用漫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讲述规律是客观的、矛盾的转化等原理。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在教学中作了尝试。

4、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性,让学生动起来。思想政治课作为综合性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和时代感强的特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天文地理各门学科都有涵盖,尤其同国内外的重大时事联系紧密可谓古今中外。平时注意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喜欢时事的好习惯,激发他们对政治课的热爱之情,唤起他们对政治学科的浓厚兴趣。如,在上《文化生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时,我介绍了广州十六届亚运会的会徽、理念等,让学生了解时事,从而又加深了对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理解。

三、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会学习,也会乐于学习。

我们的政治教学中除了要注重知识传授以及学习方法的获得外,不妨多设置些“诱饵”,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自主探求生活本质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无比快乐,乐于学习并终身学习。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精彩的导入、适当的设疑、层层推进的诱导等作为“诱饵”。例如:在哲学“意识的本质”内容的讲授中,我以据说在我国侗族人民中存在的、拥有前生记忆的“再生人”现象导入本课,并顺利引出本课主题——“意识的本质”,令学生一开始就对“意识的本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又设置了一系列层层推进的问题——从起源看,为什么只有人类才有意识?从生理基础看,有了大脑就有意识吗?从内容看,凡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正确的意识吗?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推进,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探求中逐步获得满意的答案,成功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使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有序、流畅,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尊重。另外,课堂的结尾除了要注重归纳、总结外,还可以效仿电视剧中的“节目预告”环节,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因此,就下一框“意识的作用”问题,我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嫦娥奔月’寄托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月亮的好奇和幻想。想一想,为什么人类能梦想成真、成功登月呢?”这一问题的设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指明方向。相信,在乐趣中学习,在欢乐中感悟,是每位学子所渴望的。若能帮助学生实现这一愿望,也就不能不说是对他们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了。

因此,只有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感受,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贯穿整个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是课堂知识落实的有力措施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问到点子上,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高考的常考点、思维的冲突点与发散点等提问。如:经济生活》第一课“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时,学生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难以区分,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二者的内涵是什么?2、二者起作用是在什么时候?3、二者不同的关键点在哪里?这样,学生就不难抓住“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一信息点,从而明白在买卖商品时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这一道理。

五、相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动起来。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要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要多表扬多鼓励。真正要让课堂活起来,就必须是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不是几个学生在那“唱主角”,可往往每个班都有些学困生存在,如何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因此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础练习,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与肯定。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他们的回答我还经常做出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例如:“你的看法很独特!”“回答错了没关系,要对自己有信心。”“这个问题你回答得不错”诸如此类的评价,学生获得了满足感,成功感,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整个课堂就活跃了起来。

总之,政治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地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侯和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J].科技信息,2009,(27).

[2]盛军.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如何进行高中政治教学[J].学周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