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坚持立德树人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17-03-14

 王小玲  汕头潮阳第一中学

一、坚持立德树人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有重立德的传统。《大学》第一章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修明最高最大的德行,止于至善是要把这种高尚的道德修明到最完美的境界。“立德树人”也几乎是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孔子也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些都是把道德放在首位,把立德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今天,在社会大变革的现实情境下,强调“立德树人”显得格外迫切。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学生的心头。因此,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新设置的文化生活》模块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亮点。这门课程有效贯彻“三贴近”原则,以学科课程为载体、较为系统地讲授有关文化生活的内容,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体现了课程的德育性质和人文价值,凸显了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重要领域的时代意义,增强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这将切实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为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特殊作用。

二、坚持立德树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第一,要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注重道德修身。文化生活》第四课和第六课分别讲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我们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传统道德文化价值理念在当今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充满时代意义的道德价值。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作为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精粹,其中经典的内容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能够唤醒部分青少年学生已渐淡化了的民族记忆,对正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使他们明德、修身,懂得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的哲理。可见,《文化生活》模块中传承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理念能使生长在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学生学会做善人、做好事,成为有道德的人。

第二,要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浩然大气。文化生活》第七课详细地讲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坚的巨大精神力量。而作为人也是需要这种精神,不断地去磨砺自己的意志。今天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六加一”的关怀模式,使一部分青少年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薄弱,长大后必然成为一批新的“啃老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青少年学习传承传统道德文化,学习历代英雄豪杰、志士仁人重视节操的美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他们从小培养国家意识,塑造公民人格,立志成为建国之才。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崇高目标和宏伟目标,还须让学生明确应从小锻炼意志品质,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迎接时代的挑战,继承先辈的志向,勇挑重任,使中华民族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生活2013修改版中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改中更加明确地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作用、意义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全面最深刻的阐述,他认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而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但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并特别指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青少年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明晰其历史渊源,理解其基本含义,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变的社会思潮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要为人师表以德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所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德育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立德树人是终身教育的问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时代要求。因此,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秉承这一宗旨,增强课程的德育性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特殊作用。希望我们教师携起手来树立榜样,以德育人,正确地引航学生人生的导向。我们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感召下,一定能实现全面的发展,真正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 作者:李希影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作者:寇引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