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4
易毅芬 鹤山市纪元中学
【作者简介】:本人易毅芬,女,汉族,2002年7月毕业于广东省教育学院政法系,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教于鹤山市纪元中学,2008年12月获得思想政治中学一级教师资格。从教以来,一直担任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能胜任初高中的毕业班教学工作。
随着高中名校扩招步伐的加快,我们三类学校的生源呈现出越来越差的态势。学习成绩差、思想道德观念淡薄、意志薄弱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率,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突破教学瓶颈,提升高考本科入围率,必须在蹩脚生的培养中下工夫。但这些学生在情感上容易与我们对立,搞得剑拔弩张,教育的失败就成为了必然。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对于这类学生必须“顺着毛儿抹”,顺性而为,顺势而上,顺理而导。
顺性而为——因材施教的关键
顺性而为,就是顺应学生的天性,顺应个性发展的需要而有所作为。如果说“以人为本”体现了对人的尊重,那么“顺性而为”则是对学生尊严的维护,是激发其潜能的开始。
高三伊始,需要想办法让蹩脚生马上静下心来记忆和积累,打好基础关,亡羊补牢也会未为晚也。但这类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政治不外乎就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再加上时事信息万变,背了也不一定有分,因此,不想下手,从而导致理解分析、判断推理、想象联想都受到限制。其实,学生的这种认知不是现在才形成的,而是比较根深蒂固的错误偏见,再用劝导的方式,他们已经听腻了,无动于衷了。这时若能请那些已上大学的师兄师姐来跟他们谈,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是过来人,他们的心路历程容易与这些学生产生共鸣,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同理心。
我记得有个叫李炳洪的学生,在他的经验介绍中,讲道:我之所以能成为大学讲师,得益于高中时老师的启发,让我能把四本政治书倒背如流,后来,由于基础扎实,在大学的政治课堂中,能与大学教授切磋争辩,深得大学教授的赏识,同期还考取了西南政法学院的本科学历,给留校任教赢得了机会。当时,学生们听了都唏嘘作叹。我趁热打铁跟学生们讲了政治学习的要诀: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认真地对待政治书的基础知识,做到点点落实,并且告诉他们“取上得中,取中得下”的道理,要求他们定好政治的高考目标。结果,在这类蹩脚学生当中竟有大半的学生把目标定在70分以上!这一目标的确定,让学生的学习动力一下子猛增。记得高三一年的备考中,有不少的政治蹩脚学生很早就回到教室读书,甚至节假日自觉回校安静自习,连他们都被自己所感动了!后来高考成绩出来,我教的两个班考上本科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别的班,超额完成了任务,令校长感慨不已。
顺势而上——疏浚有效教学的活水源头
顺势而上,就是顺着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向而为。“势”字下面有个“力”,是可借用之力,它有明显的趋向性,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深知高三政治教学要想有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努力创建“主动、生动、互动”的政治教学氛围。我认为,没有兴趣,努力培养;没有习惯,强制养成;只有正规,才有机会。因此,在教学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特别是要重视对蹩脚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全面分析和正确对待,把他们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考虑到,让他们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学习动力是要不断补充的。随着高三复习的深入,学习难度会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就坚持不下去了。此时,借力显得尤为重要。 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激发他们的斗志,使其获得奋发图强的动力。当时我班有位姓麦的学生,由于腰伤复发,只能靠打止痛针和服止痛药才勉强减轻痛楚,连医生也叫他要卧床休息一个月,但他为了不影响学习, 自己偷偷上网购买了护腰带,贴着墙壁坚持上课。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想退缩的学生,在该生的刻苦求学精神的感染下,班里又掀起了学习高潮。又如,在备考冲刺阶段,学生的信心和冲劲更为重要,这时我会请这些学生的家长过来,走进课堂,确实让学生备感温暖,深受鼓舞。
顺理而导——提升复习成效的捷径
顺理而导,即对学生晓之以理。将欲擒之,必先纵之;将欲“导”之,必先“顺”之。高三的学生接近成年,他们在学习上会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特别是蹩脚的学生,他们学习该科的歪理会更多。因此,最好先顺势接过学生的“理”,用教学智慧,在不经意中引导学生拐过一个美丽的弧形弯,把学生的思维送入正轨。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必须听从我的方法去做,而是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去探讨最好的复习方法。每次高考模拟试完毕,我做得最多的是,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情况,与进步学生对比自己不足在哪里,进步学生畅谈感受,在谈论中比较复习方法,从而得出最有效的复习策略,并以此每人规划好下个月的复习计划和考试目标。当然,我也会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及时给予提醒和点拨,使他们的方法接近于我的要求。其中,我对政治复习有三点明确是他们可接受的。 第一点,搭建知识框架说明实际问题。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比如一提到辩证法就会联想到包括联系、发展的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等。这样,在考试时,学生就能够还原到自己构建的知识框架中,把基本分数拿到手。所以,做题也好,关注时政热点也罢,最终落脚点是用自己已形成的知识框架去说明实际问题。第二点,理解为主,背记为辅。政治是需要背诵,但是,是有方法可究的。政治考试是考查学生在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有利用所学基础理论来判断试题的能力。第三点,多做近三年的政治真题和广东各地的模拟试题,勤思考。“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其实仔细研究历年政治真题,会发现很多选择题可以触类旁通,多做练习可以发现自己思维的错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政治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因此,适当的做题增加自己的题感,理论联系实际,让自己的复习知识活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顺着毛儿抹”这句土话,其实就是按规律办事。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掌握文化知识”与“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之间,后者更重要,因此,要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及规律,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在蹩脚生的学习问题中,主要是能不能学,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能不能学是智能问题,愿不愿学是态度问题,会不会学是学习方法、习惯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著录:
引自期刊: |
[1]李洁. 题名[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班主任之友 , 2010 , 6期:34-35 |
引自期刊: |
[2] 罗大培. 题名[有效教学原则初探].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13,6期: 22-23 |
引自专著: |
[3] 华国栋 . 书名[差异教学论] .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20-30 . |
引自专著: |
[4] 刘捷 . 书名[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版,25-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