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一例多境”教学方式是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发布时间:2017-03-14

 陈丽玲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现代教学理论评价教师是否有效就是看学生是否有效,即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课堂中的主体是学生,看学生是否自主探究,即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在探索新课标下如何不断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中,笔者发现“一例多境”教学方式对于帮助教师缕清授课思路,抓住主干知识顺利实施教学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结构有清晰认识,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教师在平时训练中有意结合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多角度分析问题也符合考试的实际要求。所以,笔者认为“一例多境”教学方式是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所谓“一例多境”是指课堂教学组织者在课堂中,以一则典型案例或材料为主线,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形成“探究链”帮助学习知识中,通过讨论、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 有利于教学线索,保持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成功的课堂教学通常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一例多境”以一个案例为主,设计一系列相关情境串,将课文各知识点寓于其中,贯穿于课文的始终,就能使教学更有条理,更加流畅,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在教学中如果一点一例,甚至一点多例,以致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被材料淹没,而不能形成对一节课知识结构的清晰认识,在知识点过渡也会出现滞涩、衔接生硬。这样的课堂,往往给人结构松散,欠缺力度之感。

例如笔者在讲授“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新课时,就以刘老师买车记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情境串:

【设计1】:刘老师买车记(选车篇)

【设计2】:刘老师买车记(纳税篇)

刘老师买车是要交消费税的,刘老师了解到该车购置税率是10%刘老师想省下来这笔钱,怎么办呢?刘老师有个学生在税务局,他很愿意帮忙,他提供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关于可以免征汽车消费税的几个条件。刘老师准备借用他的一个海归的学生的身份,以他的名义买车。

提问:如果你是刘老师的那个在税务局学生你会帮他吗?

那个在税务局工作的学生身份仅仅是学生么?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的权力哪里来?他应该怎样行使权力?他依据什么行使权力?他为什么这样行使权力?

【设计3】:刘老师买车记(上牌篇)

1,无锡10月起小汽车号牌选号实行自编自选:

2,选号规则:此次实行的自编自选也不同于过去在无锡地区试行的“个性化号牌”,必须遵守一定规则。编排规则为“苏B”保持不变,后面五位中,前两位和后两位为数字,中间是除IO外的英文字母。第一批投放的号码段为00A0049A99,车主可在该范围内自行选择和编排.

3,刘老师想选苏B68A68

4,刘老师还有个当警察的学生在车管所,刘老师又想麻烦他,

提问:这个警察学生能否帮老师留这个车牌号?

学生的做法对他本人有什么影响,对其他选号人有什么影响?对他所在单位有什么影响?还对什么有影响?有什么影响?

【设计4】:刘老师买车记(登记篇)

虽然两个学生知道不能徇情枉法但鉴于当时在学校刘老师请他吃了一块大排,所以他表示一定要帮我.请问作为在市政府监察局工作的女友会给他们什么建议?在女友劝说下,他的学生痛下决心,准备不帮他了。

提问:学生的决定对他本人有什么影响,对刘老师有什么影响?对其他买车人有什么影响?当学生走到领导岗位,他的决定又有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他做决定的科学性?

【设计5】:刘老师买车记(摩擦篇)

刘老师是个新手,自持有个当警察的学生在车管所,刘老师开车很是潇洒;有一天潇洒不起来了—为啥?撞了,在人民路上直行时跟另一辆左转的奥迪擦了;两车前灯受损,老师那个心疼啊。刘老师赶紧给警察学生打电话;交警来了,保险公司也来了,都做了记录.哪知刘老师去交警中队拿警察交通事故处理单时发现:刘老师负全责!?打电话问学生:学生回答:你以为你有个当警察的学生,人家有个当局长的叔叔.刘老师明白了.

提问:刘老师明白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这样,刘老师买车记为线索,将依法行政抽象的知识内容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一呈现,情境中刘老师买车各篇章贴近生活实际,和遵循生活逻辑顺序,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保证了教学呈现的流畅性。同时,学生在这一例多个情境下,更好把握课堂脉络,不断形成新知识联系,大大提高了听课效率。在层层的设问中,学生不断地探索,智慧的火花不断被激发,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有效教学。

二、 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心理学认为,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知识往往必须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和内化。“一例多境”,可以是一个跌岩起伏的励志故事,一个娓娓道来的生活逸事,也可以是每个家庭都必须操心的柴米油盐……这样,通过围绕主线,抓住知识链接点,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这样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在一则材料的反复使用,反复地分析、提炼、剪辑中,让学生达到一定的思维深度。

例如在2010年全国思想政治课优质课比赛中,一位老师的授课“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让人印象深刻。本课以帮助上百名贫困生的“最美洗脚妹”刘丽为贯穿课堂的主线,设计如下:

【设计1】:至善——“最美的洗脚妹”。刘丽为资助贫困学生,在银行设立“爱心账户”,面临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选择。

【设计2】:建房——刘丽的孝心。刘丽要为父母建房,面临银行贷款和接受朋友借款的选择。

【设计3】:汇款——刘丽的爱心。刘丽欲为20106月下旬特大暴雨灾害捐款,面临汇款操作问题。

这节课以生活中的爱心人物“刘丽”为贯穿课堂的主线,设置丰富的情境材料,巧妙地提出相关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探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围绕着主线人物,学生在被其善举感动的同时,也渴望了解“刘丽”,渴望帮助她解决困惑,有利于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探索活动。这样学生顺着线索进行探究活动来变活知识,不仅符合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学生自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与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师的优劣不在于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东西全都给学生,而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和尊重知识,在于学生愿意学习时教会他正确的求知方法和正确的自我改进方法”相符合。 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进而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素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使“一例多境”教学方式发挥有效,还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材料的选择要典型,以典型的教学材料为思维中心,教学才容易实施,备课时教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全面梳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主干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在与材料知识的对应中进行材料的取舍。另外材料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思想震撼,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素材的分析、讨论中来,课堂才能生动、和谐。教师可通过报刊、电视节目、杂志、网络等途径获得情景资料,或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材料进行积累素材。二是这里的“一例”不是说只用一个例子,而是以一则案例或材料为主,其他材料为辅。如果教师拘于一则材料生拉硬套,牵强附会,反而导致学生的认识有失偏颇,所以如果材料没有与某知识点对应信息时就应选择其他补充事例,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大玲,张堡.2006中国教育年报[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1

[2]冯琳.优秀中学政治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M].北京:北京青年出版社,2007.4

[3]刘岚.给政治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4]黄杰锋.“问题-情景为线索”政治课堂有效性的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总第340期:25-27

[5]黄杰锋.“问题-情景为线索”政治课堂有效性的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总第340期:25-27

[6]朱宇云.情景材料的选择与使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总第349期:27-29

[7]任靖.思想政治课案例探究教学实效性的课堂观察[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总第356期:52-55

[8]张广宇.[一例到底]教学方式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年总第348期: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