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案例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发布时间:2017-03-14

 邝小萍

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荷城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必修课。新的课程标准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因此,新课程更注重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完善知识结构,扩展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更强调以实践性达到思想性的教育。而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重知识轻实践,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空洞,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到最后学生只能成为“背多分”而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思想教育。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不少教师都在探究新的教学模式。而在多年的研究当中,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突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特色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现代案例教学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被广泛运用医学、工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教学之中。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利用案例组织学生相互学习、分析、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生充分理解相应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当然,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运用中,我们会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在课堂中,案例呈现出来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但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学习没有动力,根本不愿意动脑筋、开口,更不愿意动手。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运用案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点滴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区别——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会听到有些教师为了说明某个问题或观点,经常会说“例如”、“举个例子”等,虽然“案例”和“举例”都是为了论证某个问题,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但两者有着较大的区别。

1、两者的使用目的不一样。

“举例”的使用目的是为了讲解课本的知识点,更好地解释课本的重难点问题,使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案例”更注重于师生、学生间对问题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过程,是创新型教学,其使用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两者的教学方法不一样。

“案例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案例为中心,围绕案例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案例的研讨得出结论,并能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其方法是“研讨案例---得出理论---运用于案例”。而“举例教学”的方法是“介绍理论----举例证明----确定理论”。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讲是典型的被动学习,它极大程度的固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例子的说服力、实用性不一样。

“案例教学”中教师所选取的案例是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的客观真实例子,这些案例常常充满了多个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实用性。而“举例教学”中教师所举的例子可以是虚构的,说服力和实用性不强。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将两者区分,而将“举例”等同于“案例”,那么这种情景下的“案例教学”,学生只能做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听课者而无法成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主人。因此,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要明确“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区别,有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条件。

二、精选案例——引发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中“案例”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材,一节课师生都是以“案例”为中心,围绕“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和探究活动,因此,案例教学是以“案例”贯穿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案例”开展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所选取的案例一亮出来就能把吸引学生住,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很大程度的调动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来讲,好的案例是一剂良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就愿意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以,选取好的案例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精选案例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取案例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时效性、贴近学生的、生动有趣的案例,这些案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笔者在引入《直面挫折》这一课时,正好过完年没多久,我选取了《恭喜恭喜》这首歌,并配上小朋友放鞭炮、拜年、拿红包等动画,学生觉得有趣、很感兴趣,都乐在此中。然后我引导学生问:“想拿红包要说什么?”学生马上说出了“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祝贺语。“万事怎能做到都如意,人生总会遇到一些挫折,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挫折。”学生在欢笑声中开始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又如在学习《维护消费权》时,这类案例很多,我们可以选取近期的案例,如:地沟油、毒豆芽、染色馒头、“达芬奇”家具等,这些事例学生都熟悉,而且很感兴趣,案例一抛出,立即会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这样自然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创造机会——人人参与。

当然,有的学生确实有比较重的厌学情绪,再生动有趣的案例也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那么对这类学生我们是否采取放弃的态度呢?答案是否。每个人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某些学生既然学习差、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他必然在其他方面有他的闪光之处。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研究学生、多想办法,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优点,多为学生创造机会,将其优点之处巧妙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如有的学生学习虽差,但他有表演的天赋,表演欲比较强,教师可以为这些学生创造机会,安排他们进行小品表演,而且是自导自演,学生一定会乐此不疲,积极参与。又如有的学生写字漂亮、歌唱得好或者擅长于跳舞,我们在学习《悦纳自己》这一课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这样一来,学生在表演、展示的过程中自然已经融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了。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为学生多创造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正确转换角色——做学生的指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领导者,讲台更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在舞台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表演的主角,而学生就是配合他们完成一次又一次表演的配角,有的甚至只充当观众。由此可见,在课堂的舞台中学生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要想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转换角色。  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作用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问题。但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与传统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方法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独立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案例教学,师生应转换角色,学生在课堂表演的舞台中应充当主角,教师是配合学生完成表演的配角。但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正确转换角色,他们怕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尽量做到少讲。因此这些老师只充当了观众的角色,致使学生的主角表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实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做到“该出口时就出口” ,做学生的指导者,做一名出色的配角,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袖手旁观的观众。例如: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八年级上册《平等待人》这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并能从思想上认识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老师运用了案例教学法,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四分多钟的视频——中国达人刘伟(断臂):用脚弹钢琴。看完视频后,老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在大约两分多钟的讨论中,老师在下面自己走了几圈讨论便完成了,但讨论过程中学生比较安静,讨论过后举手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而且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也根本讨论不出什么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一句话也没说,很明显他只充当了观众,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如果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老师充当好配角角色,适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观众的表情,留意刘伟表演前所说的一句话(   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思考“观众为什么会出现与平时看钢琴表演不一样的表情”、“对刘伟表演前所说的那句话你有什么体会?”而且走到学生中间听听他们讨论的意见并给予指导,那么学生在观看视频和讨论的过程中就会能住重点,讨论时有话可说,积极性得到提高。所以,案例教学中老师的正确指导、出色的配角角色对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自信。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更应在课堂中体现出来。案例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课堂中有的学生想发表见解,但又担心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老师、课本的观点不一致而被老师批评,所以不敢发言,只好保持沉默。因此,在分析、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交流,发挥民主原则,允许并且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见解或解决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老师应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其独特的见解,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也不要随意、鲁莽的进行批评,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此不愿参与教学活动。如果学生答错了,我们可以用婉转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如:你从xx角度来讲是正确的,但是否可以从xx角度再思考一下;很不错,你的答案有点接近了,我们看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尊重,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了,在老师的认可声中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相应提高,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希望获得老师对自己更多的肯定。

    当然,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还要在其它方面多下功夫,如做好课前准备、组织好课堂讨论等。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案例教学将会越来越受学生的喜欢,课堂中学生的主人地位将会越来越突显。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      

[2]  张晓琳用好案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网络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