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精彩政治课

发布时间:2017-03-14

 全虹  高州市第八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各学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理论到教材到教法,这一切对我们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而言都是新的。开始我抱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走上讲台,每堂课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认真讲授相关知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有几次发现有学生看其他书籍的情况。这种现象对我触动很大,我想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对此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1.现今你最喜爱的课堂(科目)?2.形容一下你所喜欢的课堂?3.对现今政治课堂的评价4.你觉得现今政治课堂教学有哪些不足?5.政治课对你有帮助吗?6.给老师一些金点子。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学生都很认真,都真诚地说出了内心的想法,给我提了一些中肯的建议。通过此次调查问卷让我认识到学生不喜欢政治课堂主要是:①教师注重书本知识,但缺乏理论与实践、地方实际相结合,学生感觉都是些空洞的大道理,没有实际意义;②课堂由我——教师一手操办,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学生成了我用来灌输知识的机器。他们不用思考,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也就慢慢的放弃了对政治课堂的热爱。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次小小调查,让我坚定还学生一个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他们展示的舞台,通过学生的普遍参与,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从体验活动中探索与合作的乐趣,使学生慢慢亲近政治课程,喜欢政治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过去的被动参与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鉴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非常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政治新课标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于是我把综合活动课程的特点与政治学科课程相结合,开始了两者整合、重组的尝试。半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主抓教学资源创新和教学方式更新。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浅显的总结。
一、优化课程资源
  有人说:“孩子是一颗需要燃烧的火种”。政治课要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与震撼,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炬。首先要注意优化课程资源。资源是最大的财富。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除相关教材外,自然、社会、人文都能成为政治课程资源。本人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从现今生活中汲取“活水”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过程”的体验。
  1. 以年龄为切入口,开展政治综合性学习
  在材料和案例的选择上,选用社会上近几年或最近刚发生的事或现象,选用贴近学生年龄的人为故事主人公开展教学,做到迅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上七下《让我们选择坚强》一框题有关“坚强地表现这一内容时,书本上介绍了张海迪。课前我进行了认真分析:20年前,张海迪的确是“时代先锋,青年楷模”,而对于90年代出生的孩子却很少了解她。课前我通过调查询问学生,发现在她们的眼里,张海迪遥远而陌生。于是我决定选取同样是身残志坚的人物,并且把她定位在当代的青年身上。最后选定了“闪客精灵”——田甜。理由:1.一个平凡的女孩,一个平凡的梦想;2.一次不幸,高位瘫痪;3.开始了筷子人生,flash走进了生活;4.不幸来临时才12岁,适合初一年龄阶段;5.她现在虽然才23岁,但已有了一份事业和稳定的收入。课堂上采用两张幻灯片介绍田甜:1.一段话:感谢我现在的筷子,它在继续帮助我走我未曾走完的路;怀念以前被我咬断的筷子,是它们帮我走上了现在的这条路;向往以后的筷子,希望它们能帮我把将来的路走得更好。”2.个人简介。然后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发表看法:田甜是个怎样的人?你觉得应该向她学习吗?学习哪些好品质?介绍你身边一位生活强者。学生边讲教师边点评,以肯定、激励为主。通过对教材进行处理,整个教程非常流畅,学生乐于学习,课堂很多同学主动谈自己的想法,有同学还一边尝试用嘴咬笔翻书一边感慨,……课后还有学生去网上查有关田甜的Flash作品等等。这说明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作为教学资源,有利于在学生中开展政治综合性学习。
  2.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实行课程互补,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政治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我把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发人深思的小故事带到政治课堂,让学生感觉亲切,学生可以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生成新的体验感受,实现课堂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为了说明磨砺坚强意志,需从小事做起这个道理。我选取了语文考试中的一个试题,以漫画的形式加以呈现:古代有位少年,想干一番大事业,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父亲的好友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长辈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漫画虽新,但是因为有了前面语文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学生 “跳一跳”就能顺利的摘到果实,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3.以兴趣为切入口,关注当代流行事物,开展政治综合性学习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流行事物。当今的中学生关注的是流行事物:明星、网路、动漫、欧美大片(影视)……只是他们时间和精力有限,但是只要他们一有时间就想接触这些事物。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师可以借助初中生喜欢流行事物作为教育的一个契机,以真实的典型材料进行活生生的教育,尝试改变学生某种错误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某种正确的观点。如我在上完《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中家庭保护这一内容时,我把疯狂追星女杨丽娟的故事带入课堂。“我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这样一位父亲为了女儿一个心愿不惜倾家荡产,为女儿筹措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最后凑不足钱而跳海身亡。你知道这个小女孩有一个什么心愿吗?然后引出追星。设计问题:①你赞同父亲的做法吗?②父亲的做法符合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吗?③如果你是她的同学你会怎么做?④如何看待追星的现象?然后围绕这四个问题四人一组开展讨论,并请代表发言。追星这在当今中小学生身上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个案例非常适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中学生很爱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活动开展的很顺利,效果也不错,并且还得出结论:家长走入了一个误区,过分溺爱;这样的追星要不得,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孩子的性格、道德品质、情操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结论中有新知识的把握也有旧知识的回顾,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而且最可贵的是学生自己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4.充分挖掘班级内部资源,树立处处有资源的观念
  每个班都是独一无二的,班级各有各的特色。平时我做到仔细观察做好相应的记录,课堂上及时利用,化班级资源为课程资源。如墙壁上的一些名人名言可以用到自尊、自强、自立、自信及意志品质。小到班级的卫生保洁、课堂纪律、班训大到班级荣誉奖状、三面小红旗情况等都可以引入课堂,成为取之不竭的可贵资源,这些学生身边的资源,学生有亲切感,学起来会更有趣。利用大小资源,可以随时随地和学生探讨,发现问题,寻找策略,最大化的实现政治育人的目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品德教学赖以发展的源泉。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生活动态”,晓其理,促其思,激其情,导其行。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选材上这些细节的注意,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主要还是注重教学方式的应用,做到“推陈出新”。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口号:“为学习设计教学。”
  1.多一点体验的空间,让学生感悟
  卢梭:“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这说明:每个人都从经验中学习事物,而经验主要来源于“参与”,来源于“体验”。我在上《防患于未然》加强自我防范这一内容时,看到书本上有个案例——偷东西小孩的转变。我考虑到很多孩子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于是我想到了设计一个课本剧“内心独白”,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我让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自导自演,一人演“坏”我,一人演“好”我,通过表演来体验孩子内心的思想斗争。任务一布置,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同学离开座位找自己的搭档;有的同学跑到教室后面认真排练。这个活动开展后,每班都有好几组同学主动走上讲台,给大家展示成果,展示风采。内容有幽默型的、有动之以情也有晓之以理的。台上学生的表演认真到位,其间还夹杂着自身的一些真实想法,借小张这个角色袒露自己的心声,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双方的唇枪舌战,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参与中达到教育目的。
  2.多点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去参与
  我尝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开展各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动嘴、动脑,达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目的。让学生唱一唱,如唱唱满文军《懂你》体会父母的爱,唱唱张韶涵《隐形的翅膀》和周华健《阳光总在风雨后》感受坚强的力量,歌曲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也陶冶大家的情操;比一比,小组竞赛——大家共说一句话(每句话中都带有一个“心”字,体现我们对父母的孝心)。演一演,如让学生表演放学回家,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受父母的辛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活跃气氛,还可以让生生之间的情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和沟通,以学生之情激发学生之情,产生感情上达到共鸣。
  3.把主动权给学生,尝试让学生自己提问,培养探究意识
  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提问紧扣教学目的,选择难易适度的问题,这样一来调动学生潜在的心智水平,二来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探究活动。古语:“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除了设计一些问题之外,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上《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框题内容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去看七下最后的一框内容,课堂上给学生15分钟自学,全班分成二大组,每组重点看书本3页,边看边写下自己的疑惑,并把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等问题写完后,再布置新任务:以竞赛方式抢答对方的问题。(竞赛以组内提出问题的多少和解决问题的多少为依据,评出优胜者。)这样设计教学后,学生乐于思考了,大家积极参与,黑板上写满了学生的问题和答案。学生自己提问,依靠集体智慧解决相关疑问,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结合本班学生已解决的困惑,确定教师应该侧重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当然也可以将探究进行到底,有时问题可以放到课后,让大家自己去寻找答案,虽然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坚持下去的话,可以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习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一次我在讲完司法保护后,给学生有关少年法庭的一组数据,提问少年法庭的设立有何益处?为什么90年代数量多现今数量反倒少了?有关于这方面现状,你有何好的想法?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后,可以有效的让学生把探究的热情延伸到课外。
  4.尝试开展主题式教学
  政治课重在情感体验、道德认识和形成正确的合乎社会规范的言行。结合课本内容,可以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作为教学的主题。如《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家庭和学校保护。我在有的班级开展了《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活动。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①你说我说大家说:我和父母之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②想想并记录一天中父母为我们做的事。③看看小故事,谈谈感受④说说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⑤母亲节的一份礼物——给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以一个月为期限,自己做好记录)。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并把课堂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既指导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又提升发展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5.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实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七下主要的一个内容是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我在教学中注意知和行的相结合。我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去搜集生活中侵犯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说说侵犯了他们哪些权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同学去了解近几年我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走近法官——通过了解法官们的先进事迹谈谈司法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主要做哪些工作。结合典型案例谈谈从中该吸取什么教训。最后开展我给大家设计一句警示语或我的一份小小法律知识报。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参与教与学,可以这么说:有了学生的参与,才有课堂的精彩;放开手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参与,让鲜活生命之花绽放在互动开放的课堂,使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