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培养农村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3-14

 邱文禄   韶关市始兴县沈所中学

随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实验、创新,以此来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形式的新途径,以便于更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人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的思想品德教师,深感农村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与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目前农村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比较差,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说、少说,或即使说了,也是吞吞吐吐、含混不清、言不成句、语不成义等等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如: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观念没有转变;学校、教师、学生不重视等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本人对培养农村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具体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发言的胆怯心理。

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很大,如果课堂死气沉沉,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表演”,学生只是“观众”或“听众”,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发言的胆怯心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教态始终保持亲切自然,面带微笑,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防止学生产生紧张、畏惧的心态,使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我都会表扬他“很棒” 、“很好”或以掌声鼓励;对于一些不善言辞、不爱发言的学生,每有小的进步,我都会鼓励他,说他“有进步”。老师竖起的大拇指,信任的眼神,亲切的笑容,赞赏的语言,鼓励的掌声都能给学生增添无穷的力量。课堂氛围轻松、融洽、愉悦、和谐,让多数学生开始肯定自我,赏识自我,逐步消除了发言的胆怯心理,这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课堂基础,学生敢于发言、积极回答问题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其次展示教师人格魅力,缩小师生心理距离。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同时也是学生思想的导师、修养的导师、做人的导师。我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教育学生一直都是围绕“学会做人、学好文化、全面发展”这个要求展开的。而且我自己也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做出表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和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要求学生要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我也做到了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我要求学生要尊重他人,我也做到了尊重每一个人;我要求学生要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我也做到了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现在很多学生有困难,都会主动找我帮助;思想、心理有困惑,会主动向我求助。总之,我一直都能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对教育事业的衷心热爱,敬业奉献的精神,对学生的无比关爱,热情开朗的性格,尊重他人的态度,吃苦耐劳、先人后己的品德,良好的生活情趣等等方面感染、引导、教育着学生,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因此也成为了一个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我展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人格魅力,逐步缩小了师生心理距离,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尊敬和喜爱,师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乐于积极发言了,这有利于我对学生开展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再次、课堂上多提问,促使学生动口。

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举手、善于表达,我在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都开始注重课堂提问。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深难度是否适中、是否激发学生兴趣、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在进行提问时,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尽量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范围。提问学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全班集体回答的,有点名让某个学生回答的,有学生举手回答的等等。一节课当中,我一般大约会提10—15个问题,学生个人回答问题大约15人次左右。在学生每次回答问题后,我都会适当的进行评价和鼓励。每节课敢于举手、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逐步增多了。

通过课堂上多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觉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开展课前5分钟活动,给予学生发言的平台。

我们学校前几年开始全面开展了课前5分钟活动,利用预备钟到正式上课钟这5分钟时间,由各学科教师或科代表(学生)组织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朗读、有默写、有演讲、有预习、有小测等等。我的重点是进行学生的朗读、说话训练。

在朗读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个人朗读、集体朗读、小组朗读、男生朗读、女生朗读、对比竞赛朗读等多种形式。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经常要求学生要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从学生的普通话、音量、语速、停顿、节奏、坐姿、精神状态、准确度、整齐度等等方面进行耐心的指导。还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

说话训练主要是由我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上讲台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侵犯未成年人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的现象?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当你购买了一件价值100元左右的“山寨”商品时,你会怎样做?等等。后来我又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了“时事新闻大家说”、“社会热点大家评”的训练。如:2011年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童悦悦连遭两车辗过,十多名路人经过未施援手,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救起的事件发生后不久,我就以“社会热点大家评”:你怎样看待小悦悦事件?让学生进行评价,学生都很踊跃举手要求上讲台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的评价都比较全面、有条理。

刚开始进行说话训练时,很多学生上到讲台后很紧张,说话断断续续,表情不自然,往往讲了上句忘了下句,条理性、逻辑性比较差。有的学生在座位上回答问题时表现很好,但到讲台上就紧张了;还有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女同学,上到讲台时,脸红红的,低着头在那里,好一会都说不出一句话。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好转,有了提高和进步。

在农村中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我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很多学生从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到想说、敢说、会说,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也有很大提高;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成绩也较好,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全县前三名的水平。当然,也还有一些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和提高。比如: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自卑、胆怯心理,应多想办法进行消除;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式方法还应该多样化,除了提问、朗读、说话等方式,还可以运用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

总之,我觉得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思想品德教师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改革、探索、实验、创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都会有一些收获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我们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我们能围绕“以学生为主体” ,选择其中一两个适合学生实际的方面去组织、去实施,肯定会取得良好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