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善用情感教学,让初中思品课情知交融知能并进

发布时间:2017-03-15

 王向迈  汕头市龙湖区锦泰中学

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创设“情知交融”的氛围,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进而实现学习由“外在之乐”到“内在之乐”的升华。

初中生由于受认知水平的影响,其学习主要还是情感导向的,典型的表现就是:对于自己喜欢的学科、老师,即使不加鞭策,他们也愿意投入十分的精力甚至十二分的精力去学、去钻;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学科、老师,即使一再强调学习的意义和受到严格的鞭策,他们可能也不愿意学,即使迫不得已学了,在考试结束后,也会很快将之从大脑中“删除”。初中思品课作为对学生进行知能和思想、情操教育的重要课程,“情”之一字,可以说是与知能一样具有终极目标的意义,甚至比“知能”更具有终极意义,所以,重视和创新情感教学,努力提高初中思品课的“情感”含量,实现思品课教学的“情知交融”,至关重要。

一、实施情感教学,在教学设计时要统筹好“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激活者。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情感状态就是课堂的情感状态。教师情感激昂,学生亦会受到感染而情感激昂,整个课堂就会情感激昂;教师情感萎靡,学生受其感染,亦会情感萎靡,整个课堂就会情感萎靡……所以,要想实施好情感教学,让学生享受情感之乐,进而实现“情知交融”,教师必须心中有“情”,手中有“情”,言中有“情”,动中有“情”,静中亦有“情”。但是,“情”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情”,只有跌宕起伏激活学生求知欲望、学习之乐的“情”才是好的、才是必须的。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就应当给教学注入情感因素——交叉设计好情感线与知识线,让情知交融在一起。现以《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教学流程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设计环节统筹“情”。

表:《做情绪的主人》情知交融教学流程设计片段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情感设计要点

设计意图

情绪万花筒

教师设计“情绪天气图”

学生自编情绪情境剧

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多姿多彩的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愉快导入课本内容

 

情绪与生活

结合第63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体验与感悟

展示“照片秀”

两种态度,两种结果

正:有利于身心健康

反:不利于身心健康

理解:情绪不同则行为结果不同,情绪会影响人的行为

 

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链接:老奶奶的故事。由“面对下雨”情境活动展开讨论得出相应结论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说明:情绪与个人态度的关系

 

排解不良情绪

 

指导学生进行“烦恼情绪小测查”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体验与感悟

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关系密切

 

把握:青少年情绪表现特点;调控情绪的具体操作方法

 

 

喜怒哀乐,

不忘关心他人

注意引导学生真正地把握内涵,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在实际生活中不可取

认识:表达情绪考虑他人感受、懂得与亲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是个人情绪修养的较高境界

二、实施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丰富手段落实“情”

如果说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结合,是情感教学的实践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情感节律,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课堂实际实时调整教学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融汇学生的情感,让师生的情感在共享、互染、共鸣中汇成情知交融的河流,由“外在之乐”达致“内在之乐”。

(一)利用课前闲聊为情感教学做好铺垫

真正的课堂教学不是从教师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在教师接近教学区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利用这一短暂的时刻,营造轻松的氛围,挤到学生中间,放下教师的架子,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和学生平等地“闲聊”——聊电视剧、聊班级的同学、聊新闻、聊“八卦”……在闲聊中搜集信息,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以及学生的兴趣和对课堂的预期,进而为情感教学的实施做好铺垫。比如,在《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教学前,有学生就在和我闲聊时发问:老师,昨天你让我们收集照片干嘛?“照片秀”是什么啊?还有同学情绪激动地说,老师,我们刚才在看XX的照片,忒好笑,XX双手叉腰,笑的酷毙啦……而我也开玩笑地说:照片秀吗?保密!你告诉XX,等下要展示他的照片啊!学生开心地狂笑着一溜小跑就去通风报信啦。课堂,在铃声响起之前,已经开始,情感,在铃声响起之前,也已经开始……

所以,实施情感教学,教师应该主动将课堂前移,充分抓住课前闲聊这一短暂的时间,强化沟通,掌握信息,为实施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二)活化新课导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

新课导入是情感教学的激活点。能否激活,关键在于导入设置是否具有新奇性、趣味性,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和耳朵。情感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活动激活、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渲染意境、声像激活、突出片断等。以《做情绪的主人》一课为例,导入时,笔者采用“照片秀”的方式,先展示教师自己的4张情绪照片,然后讲述每张照片后面的故事。略显夸张的照片配以教师生动的故事讲述,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和耳朵,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照片秀”,整个课堂情绪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再如教学《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一课时,笔者采用声像激活的方式,在课前播放《感动中国》特别奖颁奖片段,扣人心弦的画面伴随着主持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的深情解说,使课堂引入一下子多了几分凝重、几分责任,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由此展开去,学生不仅很快在认识上有所提升,在情感上更是收获了对责任的认同。

(三)丰富教学过程弹奏“情知”协奏曲

课前“闲聊”的情感铺垫也好,新课导入的情感激活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服务于教学过程,使“情、知”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高度的融合。而要达致这一目标,客观上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展开,智慧地选择和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弹”好“情”和“知”两根弦,奏出最完美的协奏曲。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技巧:

第一,用体验来实施情感教学,融聚“情”“知”。即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文字的、理性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升华认知。如教学《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模仿家长进行“当家一日”的活动,列出一日内的生活、学习、人情费用等开支清单,计算每周、每月直至每年的累计费用,然后将该累计费用与家庭的收入进行比较。惊人的消费数字与家庭的有限收入一对比,学生一下子就真切地体验到了父母要求自己合理消费的心情,体验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学会合理消费的教学目标也就在体验中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头脑。

我们还可以改变传授型课堂教学为体验性教学,如组织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组织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公益广告创作会、歌曲欣赏会、环保小漫画创作展评、主题班会设计创作评比、成立“七嘴八舌”课外活动小组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获得活生生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享受学习外在之乐中形成内在之乐。

第二,设置情感投射点,在投射点上升华学生的认知。情感投射点即结合教学进度,在学生学习的“愤”、“悱”处设置特殊的“情感点”,引导学生将自身积极的情感,倾注、 投射到一定的客体上,实现升华。如《培养爱国情操  树立远大理想》一课中,我们可以在呈现“可爱的祖国”组图片后,播放《歌唱祖国》,让爱国之情在学生心中燃烧、升华;在《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教学中,在结束时举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简短宣誓仪式,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油然升起对周恩来爷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崇敬之情等。

第三,关注时尚热点元素,让学生在亲近中“情知交融”。思品课本应是时尚的、热点的,但教材中的一些例子由于教材编写时间的原因往往滞后与“现在”,而“时尚、热点”又是在思品课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尊重教材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大胆地用“此时此地”“现时现地”发生的最时尚、最热点的素材替换掉教材中具有同等功能的素材,让学生因“亲历”性而在“亲近”中提高认知。比如,在课堂教学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问题(如金融危机、台海和谈、汶川地震、朝核危机等);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组织学生分析各级人代会发布的经济发展各种数据资料等,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的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

第四,注重情感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学习之乐。情感评价不同于一般的认知评价,它更多的关心的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它要求教师在评价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内隐的因素。比如,当一位学生被我叫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尽管很努力地想说清楚,但是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结结巴巴地总是说不完整。此时,我认为,关注他回答的对错已经不重要,他的“努力”表现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在他回答后,我转换评价视点,真诚地对全班同学说:“XX同学刚才花了很长时间才回答完这一问题,虽然还很不完整,但是,他一直在努力,他一直在坚持,他一直在尽力地使自己的答案完美。我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知识不会我们可以慢慢学习,但勤奋的精神最可贵!XX同学的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请大家为XX具有这种精神给予热烈的掌声!”情感评价,不仅让他对自己有了更强的信心,同时也鼓励着他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追求完美。

初中生处于自我意识成长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尤其关注教师和同伴的评价,特别是带有情感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善用情感评价,则无论是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还是认知发展,都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三、用情感教学让学习“绕梁三日”在课后延续“情”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下课铃响之后的自主“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自主学习习惯更为重要。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在结束后仍能“绕梁三日”呢?限于篇幅,笔者介绍两种方式:

第一,用学生喜爱的身边活动来代替枯燥的作业。初中生爱动,爱玩,富有好奇心,如果我们能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活化”“创新”作业,则可达到“情知”交融,欲罢不能的效果。比如在讲完《做情绪的主人》一课后,我们不妨给学生布置两道“新式”作业:第一,制作一张自己的一日情绪阴晴表,并标注出情绪的类别;第二,选择一位任课教师,为他制作一份课堂情绪表,并记录下教师情绪与课堂气氛的关系。这样的作业,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乐此不疲”。

第二,变被动学习为自由创作,让学生在享受创作中保持学习之乐。初中生最喜欢的就是创作,尤其是“个性化”的创作,将创作引入到课后学习中,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在上完《我与父母交朋友》后,我让学生以“我和父母”为主题,分组创作情景剧《风波》,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自己编辑剧本,进行情景剧表演比赛。学生课后可忙乎啦,最后的表演精彩纷呈。我们还精选了两个优秀的情景剧在班级表演,邀请家长参与,很多家长看后和自己的子女紧紧拥抱在一起,眼泛泪花。

总之,情感教学对于初中思品课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善加利用,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情感充溢,知能并进”的优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