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思想品德课堂新教法

发布时间:2017-03-15

 李梅婵

高明区沧江中学

 

思想品德一直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枯燥、马列、飘渺、远离我们的生活,为此新课改就一改往昔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采用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等活化思品课堂,所以为适应课改要求,我认为必须要课堂是和谐与愉快的,这也是与我们现代教育提出的愉快教学是息息相关的。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一直希望学生学习成绩好,我认为要达到这个效果首先就要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愉快地学习,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形成愉悦的心境,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理论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中学思品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构建愉快、和谐高效的思品课堂谈一点看法。

一、 拉近师生距离,创建平等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想达到这个效果,首先要明白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要想学生主动地学,就要使其乐学、愿意地学,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才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特别是我们作为思品老师的,科目的本身更决定了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做好学生的榜样,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处理师生、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后进生。例如在一次课堂中,一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时还是我的科代表)与另一位平时不管成绩还是纪律都较差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在课堂中吵起来了,当时遇到这个种情况,说老实话,我第一反应真的是认为是纪律差、成绩差的同学先不对,幸亏在我在错误处理之前我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不要先入为主,所以我先安抚好两名学生,要求他们首先冷静下来,不要影响同学的上课,然后当作没发生事情一样继续把课上完,下课后再不把两名学生请到办公室,先把讲话的机会让给那位所谓的“差生”,再分析事情的因由做出相对公平的处理。这件事情虽小,但是事后却收到了我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名所谓的“差生”,在经历这件事情后,上我思想品德课的时候居然学态非常好,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对我也极为有礼貌与尊重,最后经了解原来那件事情让他感受到了被尊重,所以他愿意也尊重我。多与学生做朋友,平时多余学生沟通交流,在课间或课堂上均可以多与学生讨论时事、热点甚至是娱乐圈中的“八卦”新闻,特别是一些与我们思品课理论导向相悖的社会怪现象,如老人倒下不敢扶助、公众身处“食”面埋伏之中、“艳照门”等社会热点,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可以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关系,而且思品教学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

二、 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课堂氛围

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无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如能做好一下三个方面,课堂教学自然是愉快而和谐高效的。

(1) 开好“头”,重视新课导入。

导入成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可使用故事导入、动画导入、小品导入等导入方式。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磨砺意志》一课,使用了动画《QQ仔减肥记》作为导入,用QQ作为主角的动画生动活泼搞笑,让学生很直观地明白坚强意志的作用,为讲授新课开了一个好头。

(2) 使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活化枯燥的思品知识。

     一直以来,思品课都被认为是枯燥的、烦闷的学科,长篇的理论容易是学生课堂不专心开小差的重要原因。如教师上课时温柔、幽默、生动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还会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例如在讲《男生女生》男女生同学要正常交往时,我给大家讲了一个笑话:一个男生看见一女生继而想认识,但一时又想不到什么话题引起女生的注意,眼看女生就走远了,情急之下该男生大声地对女生说:前面的同学,这块砖头是不是你丢的?学生听完哄堂大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3)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使用生动的事例简化知识。

由于学科的特点,思品课理论比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联系实际例子来简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和平发展 时代主题》时,为强调和平的作用,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当今世界有战争的国家及其国内经济状况,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图片直观地反映了和平对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深奥繁琐的和平与发展的理论就被简化了。

三、 创设自主舞台,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张扬个性。

初中生青春而具有活力,我认为如果课堂上太过讲究纪律、规定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甚至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从事教育近1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坚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也就是学生的舞台。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张扬个性呢,其中一点就是允许学生“跑题”。

教育改革特别注重“人文教育”,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聪明与才智。学生在学习互动中出现“跑题”的现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插嘴”现象,这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允许学生“跑题”虽然表面上会搞乱授课的进度,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跑题”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压力的教学情景下产生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一并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所以才会让学生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例如在讲授九年级《共建美好和谐社会》这一课时,刚好碰到社会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与和谐社会相悖的不和谐现象,而刚好出现在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论。课堂上我向学生展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也列举了社会中的和谐现象,正要用此说明我们的社会是趋向和谐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老师,你骗人!这个社会坏人比好人要多,是不和谐的!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好证明!”他的声音刚落下,其他学生的声音就立刻附和了。针对这中情况,我就停下了讲授新课,与学生一起探讨到底这个社会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小悦悦事件。讨论在激烈的辩论下展开了,虽然我这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偶尔的“跑题”却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一场适时适当的价值观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那么课堂的高效性自然也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