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017-03-15

 曾文清  汕头市第四中学

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立德树人”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塑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立德树人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内涵、功能、目标及其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学科的本质属性。

从广泛意义上说,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但各门具体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又有着不同质的规定性和侧重面,前者主要以“授业”和“解惑”为主,侧重面在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突出特点是它的工具性。后者则以“传道”为主,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突出特点是它的意识形态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立德树人的根本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塑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思政教育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蕴所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而整个体系的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么,立德树人重在品德意识培养,从学生的角度也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敬业精神、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和与人为善的良好道德品质。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敬业精神、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和与人为善的道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十八大报告提出“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经济的全球化使我们的一些学生民族自信心低落,“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学生中华民族意识培育事关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育。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育呢?

首先,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本国历史文化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教育学生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民族传统、语言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还要了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斗争史、创业史、建设史。 比如本人在讲述初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一方面通过举办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畅谈端午节、环保过中秋等,使民族精神、风俗人情和爱国爱乡的情操借此得以传承,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近几年先后开展了"希望在改革"、"我为校班添光彩"、"知国情,忆国耻,振国威","学雷锋精神,做优秀学生"等活动,通过演讲、朗诵、报告会、班会汇演等多种方式系列组合,实现同一个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强化,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进行国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国旗。美国人认为“国旗象征国家,到处有国旗,才能到处有国家,时时见国旗,才能时时想着国家。建筑物上挂着国旗,服装上印着国旗,抬头低头都能见到国家形象、国家观念,爱国主义也就潜移默化地刻入每个公民心中”。他们认为热爱国旗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人觉得可以借鉴美国人的这种观念,加强国旗教育,借助初二教材《礼仪展风采》,给学生讲国旗的构成、来历、为什么要热爱国旗、如何热爱国旗。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国旗的庄严,通过各种具体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学会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教育。

首先,教师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在培养学生责任感方面,教师要起表率作用。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自已首先就该是这种人。在这里教师必须首先有高度的责任感,就像火种一样,以炽热的光和热去点燃周围的学生的热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真正使学生具有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深深感到,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具有高度责任心的言行,其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强有力的教育资源。  

     其次,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学生负责任的品质要从小培养。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要扮演好角色,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我们做事情要对自己负责,体现在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承担自己言行所造成的后果等,又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理想等行为负责;以强烈的责任情感推动自己去进行各种负责任的行为,如考勤、纪律、班级轮值、教室卫生等小事。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如在传授《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时,本人让学生直接到班风学风好的班级中去体验,感受班级中每个成员都承担对班级的责任时班级的温馨和力量,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带领学生参加义务植树、义卖义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责任心,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

第三,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应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修德之基。《论语》中提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学生诚信意识淡漠,失信行为时有发生。旷课逃课、抄袭剽窃等。我们要把诚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学生的价值观制定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方案和实践途径。本人在传授《诚信做人到永远》这部分内容时,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对情景的不同理解,续写故事: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不同结果,让学生在学中悟,悟中醒,醒中行,感受诚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因势利导,明确要求学生应诚实守信。日常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发现学生有撒谎、欺骗等不诚信的言行,应该及时纠正,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真正从源头上抓起,把学生诚信缺失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向学生明确提出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公民。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思政课上应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陈寿在《三国志·骆统传》中说:“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感恩戴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立德树人要先树感恩之德。现在有些学生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毫无感恩意识。青海农民陈帮顺靠他和老伴卖血供儿子陈小良读大学,四年卖出的血量能装满两个汽油桶。然而,陈小良大学四年没回过一次家,整日沉迷网吧,荒废学业,最后被学校退学。因此必须教育学生要对父母的养育怀有感恩之心,对师长的教诲怀有感恩之意,对社会的帮助存有感恩之情。切实将知恩、感恩、报恩内化为人生品格,做到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报恩之事。

第五,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与人为善的品质

应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一些学生对学习压力不会释放,对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不会处理,造成人生悲剧或产生暴力行为。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反思学校生命教育价值凸显和生命教育缺失的矛盾,用对生命的敬畏观念来定位教育目标,努力探寻生命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传授《珍爱生命》时,采用播放视频《一个婴儿的诞生》让学生感受一个人的出生能为别人带来快乐以及对于亲人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性,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育学生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珍爱生命的人,无论遭到多大的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善待他人的生命。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善良是无私的,在珍爱生命的同时要懂得与人为善。生活中常常有人需要帮忙,如果力所能及,我们不要犹豫。爱心它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它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相反,它会像泉水源源不断,因为流淌而更加清澈、充盈。我们在这个付出的过程中,也会因此而收获更多,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美好。

总之,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立德树人”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塑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思政教育重在立德树人》大连海事大学  贾凤姿

2、《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