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5
胡国健
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荷城中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科考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考试题也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出现了以热点时事为背景、以教材主干知识为重点,从生活实际或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中选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仔细研究近几年的中考问答题可以看出它主要有两方面特点:
1、注重课本知识和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的结合,试题新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命题者将当前国内外的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创设灵活多样的题型,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2、试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非常明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现在的开放性试题允许、倡导并鼓励答案多样化。它在设问时,往往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思维和答题空间,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同一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作答,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只要学生做到观点正确,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运用恰当,符合题目中的要求,言之有理,就能适当得分。
近年来,课本上没有直接答案的问“为什么”、“怎么办”的问答题在我市升中考思想政治试题的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或综合探究题中经常出现。如何分别解答这两类问答题,我分别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问“为什么?”的问答题,如“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要……?……的意义?……有何重要性?等)
解题方法,分两种情况:
1、如果材料是讲到正面现象的,就回答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或意义即可,通常用“……是……的体现”或“符合……的要求” 、“有利于……”文字表达方式来表述。通常要求答四小点答案以上,特别是要多答几个“有利于……”。
2、如果材料是主要讲负面现象的,分三个步骤回答:
(1)分析负面现象的现状及危害(或违背什么道理?)
(2)这样做的理论依据(课本上通常有的理论原理)。
(3)这样做的好处、作用、意义?
例题1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刚要》将今后五年的GDP预期目标定位为7%,这比“十一五”时期的7.5%调低了0.5个百分点。不追求高速度不等于可以轻松一些,而是相反,要求我们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做细做实。
材料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基本要求是:①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②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③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⑤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请回答: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调节合理分配,实现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有利于实现“国富”向“民富”转变,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高全体人民的幸福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材料是针对正面现象而展开的,所以回答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就可,用了“体现了……”、“有利于…… ”的方式表述)。
例题2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省由落后的农业大省转变为我国位列第一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奠定了建立世界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2012年,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600件/百万人口,在一些重点领域自主创新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与此同时,广东省正在推动落实“双转移”政策: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
答:①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已经开始受制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并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这为我省的发展带来一定困难。(现状及危害)
②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现。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理论依据,课文有)
③“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珠三角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样做的意义、好处,用“有利于…… ”的方式表述)
二、问“怎么办?”的问答题,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应怎样……?”或“就如何……提出正确合理建议”等。
解题方法:
提建议时,注意从不同角度提建议,观点不重复并不自相矛盾,一定要避免几点答案都讲同一角度的内容。如果提问针对未成年人,可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自己角度提建议,也可从思想、行为两方面提建议。如果题目是问大的问题(如怎样建设幸福广东、怎样进行民生建设等)则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多角度提建议。通常要求答四小点答案以上。
例题1 材料: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大兴水利强基础”列入了“三农”政策的首位,随后,中央一号文件又第一次把水利资源建设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文件划定了“三条红线”:一、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二、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三、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力争用5年至10年时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国家:①健全防治水污染的法律法规,加大管理力度,严惩污染水资源的不法分子;②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治理成本;③对大众加强保护水质的教育,沿河树立一些警示牌,呼吁人们注意保护水质。
社会(企业):① 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做污染水资源的行为 ②加答力度,创新出科技含量高,价格适中的节水设备。
学校: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校园:①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提高显示节约意识 ②节约用纸,把废纸收集起来送回收站。
个人:节约用水:①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关紧水龙头 ②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③使用节水装置。
例题2 材料:2011年2月28日,佛山市教育局召开了佛山市教育“创文”整治阶段工作会议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迎检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是评选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是关键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进一步凝心聚力,强压加力,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你准备怎样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为我市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作贡献?请提三点做法。
答:①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方面)
②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行为方面)
③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争做“四有”好公民。(行为方面)
总之,我们在回答政治问答题时要仔细审题,认真阅读材料,全面理解材料的意思,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然后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中找到材料和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即材料反映了哪些课本知识。再用心思考教材中与题目要求相符合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原理和材料“对号入座”,最好用陈述句的方式用学科术语作答加以归纳和概括。尤其要注意层次和逻辑,从不同角度作答,观点不要重复,也不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问题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步步为赢》 作者: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