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探索思想品德课中的个性化教学

发布时间:2017-03-15

     丁志莲   广东省高州市金山区华侨中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发展。”由此可看出,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极为关注,尤其是个性化学习。为此,本文旨在探索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个性化教学。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其目的是追求人的发展,即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精神;个性化教学是一种以人教人的教学,它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自己的思维去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个性去塑造学生的个性,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共同发展。回顾几年来自己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个性化教学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积极营造民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民主性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正如加籍心理学家江绍伦所说,“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动机。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民主教学意识。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见解、错误,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爱学生所爱、乐学生所乐、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富有教学艺术。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和捕捉教学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自我表现、共同交流的时空,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碰撞、思维的交锋、心灵的交流,从而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再次,教师要富有教学激情。在教学中要用真情对待学生,用激情对待课堂,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自己的思维去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的人格,这样,学生不仅是用耳朵聆听,用大脑思考,更是用整个心灵感受,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开放性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在个性化教学中,整个教学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不能拘泥于教材和大纲,教师应敢于“扬弃”和“超越”教材;教学结论是开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去思考和探究;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并非一定是教师的表演,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去参与和表现。因此,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富有创造性,其关键工作是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创设多种多样、富有活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自由地发展,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有问题式教学情境和活动式教学情境。

如果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包括启发式问题情境、讨论式问题情境、探究式问题情境等。如在讨论课上,我设置了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思考题:“爸妈离婚了不理我,怎么办?”“我可以外出打工吗?”“‘拔刀相助’为什么会承担法律责任?”“110电话可以随便拔打吗?”“妈妈可以随便拆我的信看吗?”“未完成作业老师能扇耳光吗?”……学生在不同的“自我”情境中将法律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了有效的链接,在轻松愉快中体味了法律的内涵,接受了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在辩论课上,我确立了一些与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相联的辩论题,如:“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竞争重要还是合作重要”,“依法治国重要还是以德治国重要”,然后再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的同学集中一起发表言论,让他们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台辩论,辩论时,老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以请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后要进行总结。这样,教学能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如果是现实性较强的内容,可以创设活动式教学情境,包括参与式活动情境、表演式活动情境、研究性活动情境等。例如,在学完《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顿饭,要求做规定的菜式,如西红柿鸡蛋汤、炒芹菜、炒鸡块、炒土豆、炒扁豆与白饭;菜要自己到市场去买;饭菜要自己完成;完成后请父母品尝,并打分评价;最后还要写心得。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尝试了自立,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家长也对此类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学习《师爱助我成长》一课时,我设置了“老师的爱有多少”的情境体验采访活动,让学生采访科任教师,了解他们一天的工作情况和作息时间,具体算一下教师除了八小时工作时间外,还要额外工作多长时间,从中体验教师为学生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激发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学真正为学生创设一种自我思考、自我探究、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时空,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不断充实教学过程的信息量,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

时代性是个性化教学的重要特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的学科。思想品德课的理论、观点必须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与同步,脱离时代精神气息的思想品德课就象缺乏朝气的一潭死水。所以,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充实教学过程的信息量,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知识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随时利用信息技术将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将学生所在地区及周边发生的新闻、案例引入课堂,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结合教材、改编教材,极大丰富课堂容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如在学习《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我将搜集到的资源进行整理后,分别以图片、漫画、影视、音乐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了环境恶化的情形及其后果、不同环境对人的影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在此基础上介绍《人类十大环境困惑》一文,引发学生思考人类发展的何去何从,随之介绍 “我国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资源、环境有关的纪念日中国环境标志与绿色食品标志等资料,大大拓宽了该课内容,引起学生对环保问题由衷的理解与支持,理论联系实际,快乐地将课本知识拓展、深化、升华,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舞台

实现人的个性的积极、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生的一大追求和人的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就一定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舞台,对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建立活动体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保障

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应有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组织。思想品德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组建各类活动小组。如:法律兴趣小组、演讲小组、书报小组、时事小组等。在定期组织活动中,既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的相近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构成了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都有施展的时间和空间。

2、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开辟学生驰骋个性才能的活动天地

思想品德教师还可有计划地举行小论文竞赛、时事知识竞赛、演讲竞赛、读书报告会、举办影评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感染激发,个性才智勃然而生,往往会取得连他们自己都吃惊的成绩和荣誉。如:张霞同学在全市三热爱演讲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李芊芊同学的政治小论文《文明与我同在》获茂名市一等奖……这样他们便会由自发到自觉地升华自己的个性,同时,这些活动都具有竞争性质,可以帮助学生确立竞争观念、自强意识,在竞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3、通过社会实践,培养积极健康的个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入时代的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开阔眼界,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展现和丰富个性。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的时代,了解我们的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正确的看法。如教学《礼貌显魅力》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又以《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为例,我在教学这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一个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调查社会上经常上网的人,调查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上网。然后让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写一篇《我们如何对待上网》的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更清醒地认识了上网的利与弊,从而也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去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我所用。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扣住了时代脉搏,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学生只有在主体性活动中,才能使他们的天赋、才干、智慧得到充分施展,丰富、和谐、完美的个性才能形成。

个性化教学像一把钥匙,启开封闭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实践证明: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是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可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在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和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凡此种种,都离不开个性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