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5
黎文贞 湛江市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问题教学法,不少专家和老师对问题教学法已有许多成熟的论述。我认为,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的教学过程。所谓高效思品课堂,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学效果好、学生收获大的思品课堂,即“三维目标”真正得以实现的思品课堂。为了达成高效思品课堂,本人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其中,问题教学法是达成高效思品课堂的好方法。下面我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谈谈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来达成高效思品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一、精心备课,围绕“三维目标”预设问题
经验证明,要想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备课必须明确了解教材要求学生掌握什么,要让学生收获什么。所以,备课必须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备教材。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依标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本意,领悟出教材的新意,梳理知识结构,找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处理教材,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所用。二是备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预设问题,做到设定的三个“化”:一是做到设定的标准化。教师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以突出“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为主线,夯实基础,挖掘与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收获什么的设定具有参与性。二是做到设定的具体化。设定学生要收获什么的问题,应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既不能降低要求,也不能盲目拨高;既要紧扣教学重点,又要有效突破问题难点。三是做到设定的层次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设定学生收获什么,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使设定的问题体现合理的层次性,能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如备九年级第一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我根据课标的要求,预设落实“知识目标”的问题是:(1)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预设落实“能力目标”的问题有:(1)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说明了什么?(2)要解决的“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党和政府必须怎样做?预设让学生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现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的学习,深刻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除此之外,备课时我还考虑到学生理论认识水平的局限性,把“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等有关内容作为补充知识。
二、用心上课,问题教学促成“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通过改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教学这个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勇于提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精心备课,预设问题,是达成高效课堂的前提。而用心上课,实施问题教学,则是达成高效课堂的关键。在课堂上,我的基本做法是:
1、指导学生自学,初步了解问题。上课开始,我先用简单的语言快速引入新课,然后把备课时预设问题一一列出来,要求学生对照预设问题看书、自学,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让他们在探索中感悟和内化知识。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同桌或小组合作讨论加以解决,若再有疑问的把它标记下来,留到课堂上由教师指导解决。如在学习上述九年级《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一内容时,在导入新课后,我向学生提出了预设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可以与同桌前后同学小声讨论完成。
2、检查学生自学,初步解决问题。先提问一些学生,让他们展示本人自学的情况,哪些问题懂得了,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习中有些什么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感受等,然后,再让一些学生对前面同学的展示作出评价和补充。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展示,了解学生在自学中学习的情况,了解学生自觉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同时,又能关注到学习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分享学习中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由此,学习由自学进入到共学,师生共同分享新的收获和学习的乐趣,初步解决问题。
3、教师精讲善导,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古人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必须要着力帮助解决,这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要讲在难处、讲在惑处,善于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剖析难点,以讲促思,以讲解惑,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师生互动,不断揭示教学的内在问题,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如上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与互动,大部分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但学生对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容易理解。这时,我先讲自50年代以来“家庭四大件变化”,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身边的生活需要。学生结合教师的事例讲解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了这个主要矛盾。但同时我也特别指出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不能说成“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因为,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精讲问题,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弊端,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达成高效课堂。
4、当堂练习,巩固问题。传统教学的练习一般都放在课后进行,这种课后练习最大的弊端在于不及时,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获得老师的指导。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及时练习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针对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查漏补缺。及时整理思维路线,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从而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成为创新人才。如上述教学内容,我让学生当堂练习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并且及时做出了点评。
5、课堂总结,提出新的学习问题。“教学目的在于,使掌握知识的过程保证最佳水平的一般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一般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更顺利地掌握知识。”‚ 每节课结束之前,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对本节课或本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检查自己在一堂课里,学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掌握了没有,做到一课一得。接着,由本节内容延伸开来,教师提出新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觉进行新的学习内容的预习。如上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课第一课时结束时,我向同学们提出新的学习问题是: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那么,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呢?我们应怎样认识和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关注学科学术发展,提高自身素质。思品学科涵盖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所以,作为思品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教材上的要点内容,而且要认真阅读与法律、心理等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通晓其他相关学科知识,阅读各类报纸、杂志,关注社会,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教学提供新鲜素材,为达成高效思品课堂提供保障。
2、预设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学习的需求,用心编设自学预习题。预习的问题应当是引领学生在自学课文内容时自学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达到课程标准的提纲挈领的纲要和基本路子,既要精要明确,又要使学生经过自学努力,可以达到。同时,要用心备设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问题,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喜欢学,大胆问,认真钻,刻苦练,乐学互学,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共同成长。
3、设计的问题要取材于现实生活。思品课有很强的时政性,思品课程标准强调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来组织教学。现实生活中存在丰富的教育素材,只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和敏感的政治触觉,善于把时事与课文知识联系起来,并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活生生的例子。因此,思品课教学的素材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所以,问题的设计可以说是联系时政与课文知识的桥梁。
4、鼓励质疑,注重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提出“无中生有”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发言,教师要鼓励学生“你先好好想想”并给予及时而准确的指导和评价,对答得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对回答不够理想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对主观性强的问题,特别是论述题之类的综合性问题,要理论联系实际,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不能照搬书本或资料书上的参考答案。告诉学生,答案这东西,你要相信它是对的,同时也是不完整的,思品答案没有最对,只有更对,我们的目标是让答案更正确、更完整。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反馈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这样学生学习才会更有积极性。
参考文献:
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 第5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帕夫雷什中学》[M] 第289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