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小议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愉快教学

发布时间:2017-03-15

 洪晓君  揭东县玉湖镇宁化初级中学

思想政治课多年来僵化、呆板的教学模式,空洞的说教,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制约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为此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愉快教学”是当务之急。愉快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原则,对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施行愉快教学法,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容易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现在我就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来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愉快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开头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上新课之前,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或借助多媒体手段,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启迪思维的谜语,创设美妙的情境,导入新课,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

例如,如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中“两代人的对话”这一栏目。学生进入初二年级,独立意识增强,希望从大人那里拿到“解放证书”,心理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变得异常叛逆使得亲子矛盾频频发生且愈演愈烈。他们心智不成熟,不会处理与父母间的矛盾,体会不到家庭冲突的危害,不明白自己处理问题不当会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他们都会觉得很无趣,觉得你跟家长是一派的,打心里就不会接受你的说教。所以在课堂开始导入时就要创设情境、运用案例,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分析、解决问题。创设情境选取材料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充分展示两代人的矛盾。我选取的材料是初中生因上网与家长发生的冲突。

 冲突现场:初中生小冰向妈妈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上网查资料。妈妈一听到上网马上就拉下了脸,“不准!一天到晚不好好学习,就知道上网!查资料?我看你是想要去打游戏吧!你看看人家小玲多刻苦,从来不出门,连周末都在家做功课,你要是有别人一半努力你的成绩就不会这么差!像你这样将来只有去捡垃圾!”……

 探究题目1、如果你是小冰,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有怎样的反应?这个环节让学生来表演自己的真实反应,尽量发泄,展示出矛盾,引起共鸣。与此同时,请其他同学评价分析这样做的后果。探究题目2、吸取经验教训,说服妈妈让自己去查资料。把学生分两组进行讨论,分别派代表饰演母亲与小冰,进行一次两代人的对话表演。请同学来总结对话成功的原因。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父母对于我们的严格要求都是出于爱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比较,认识到与父母产生矛盾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先冷静下来,学会和父母商量。在分析,比较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矛盾的基本要领。整个导入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出现很多闪光点,成功引入主题。

二、 实验激趣,自由乐探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等心理,设计适量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有趣实验,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如讲 “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环境一旦被污染,被破坏造成的影响,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具有不可逆性,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一杯清水中滴入墨水并加以震荡,然后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这个小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纷纷动手实验,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有的学生说:“在清水中放入盐,然后滴入墨水,清水和墨水是分层的。”紧接着有学生反驳:“墨水滴入清水后震荡,再加入盐是无法把清水与墨水分离的。但我们用84消毒液以1:3的比例清除墨水的蓝色。”我适时总结:环境正如这杯清水,一旦被污染,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原状,即使你想办法改造,治理了被污染被破坏了的环境,也与从前完全不一样了。比如,用盐或用84消毒液净化后的水,已不再是可以饮用的清水了。然后,我用一张白纸进一步给学生演示,白纸就好比优美的环境,画上乱糟糟的墨迹,即使想办法擦去墨迹,白纸也已伤痕累累,这就像被污染了的环境;我把白纸一撕两半,让学生想办法,将两半纸粘合,观察纸张,并告诉学生,此时已粘合的这张纸就好像是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的环境。以直观的实验和演示的方法,创设环境,营造体验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认知体验的氛围中获得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和技能。  

    三、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布鲁纳说过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我在讲“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时根据我校的具体位置提出了以下现象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我校外面的电话亭不时有小孩乱报警让公安机关出动警车路灯有时被打烂路边的花园经常被践踏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及社会管理带来什么影响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该怎么处罚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活跃甚至还向老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后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了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法律规范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一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处罚情节轻微的尚未触犯刑律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来处罚。这样通过师生、生生的共同讨论交流,积极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师生一道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巩固深化,灵活运用

除了在课堂上获取理论知识外,学生还可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也适时地开展了社会小调查,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让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两条以上保护环境的合理建议或设计两条公益广告。在活动中,学生分别走上街头、走进工厂进行调查访问,回校后彼此交流信息。由于学生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其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以上这些,仅是我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进行的总结,这一切都是为了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从而不再把学习看成负担和苦差事,在新课改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顾士全《愉快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04年

2]胡光辉.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初探[J]教学探索,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