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小议思想政治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7-03-15

 陈卫雪  高州市长坡中学

 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比如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也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常互相嫉妒,搞不团结,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就根本原因来说,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一般来讲,现在许多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

我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符合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总括起来讲,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策略

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鉴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图文并重育人思想。

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循环利用资源”时,在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态农业图”之前,学生一头雾水,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态农业图”,后,学生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既循环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鱼的好饲料;鱼塘中的塘泥本也是废物,却变成葡萄树的好肥料;葡萄又可以酿酒。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再者,中学生对图画图片的浓厚兴趣亦不减小学时代,充分利用插图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插图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筑成易于学生掌握的新知。

2. 教材内外事例并重。

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解,以致教学的又一“大忌”——本末倒置。因此,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掌握它。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只重教材事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由于学生对近年来台湾问题发展的趋势不甚了解,教材中也没有作详细介绍,只概括性地提到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潮流,以致学生对这一历史潮流不理解。为突出这一趋势,我举了“两岸包机实现直飞”、等“大三通”的实现、“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共谋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等近几年的时事,让学生理解最终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因此,在教学书本事例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了解时事,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对时政热点知之甚少。在教学时,教师将时政热点融入其中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必须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课内事例与课外时政二者,教师应两者兼顾,不偏不倚,且要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3.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如我在讲授《联合国》一节时,我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每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国家,用四十分钟模拟联大的程序召开联合国大会。又如在讲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由学生扮演一个消费者和一个售货员进行小品表演,然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品中二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分析,等等。学生情绪高涨,学生不仅把握了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那些用文字很难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更主要的是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开发现代化资源,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

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将继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推进现代教学改革的进程做出重大的贡献。多媒体课件作为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内容乏味枯燥的课程,合理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和精彩图片、视频或动画等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内容之间的动态联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板书的时间,给学生多留了思考或者讨论、作业的时间。因此,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树立自身的主导地位。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教师在多媒体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地安排多媒体显示的内容,不能全部代替老师要讲的内容,以引导为主,以互动为主,只有正确把握多媒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5.促进评价机制改革以前的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模式都是终极性的量化评价。

比如,一段重点内容进行默写;一张试卷进行测试等,这种评价会大大影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甚至会影响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有效地运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本人认为,好的评价应该从自评开始,而非师评。因此,提高学生自身过程性体验,并做出合理评价是很重要的。比如,教师要倡导学生彰显个人特点,通过多样化形式进行学习,根据效果自评;要寻求同学间的相互合作,通过比较团队合作的效果进行自评;要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学习,通过自省的方式自评;注重自身经验的增加并进行合理自评等等。自身有了合理的评价之后再进行师评、互评,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才能更具有特色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崔景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全一册[s], 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336.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11.7

[3]陈菊芳.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初探〔J〕,教学探索,2011.

[4]郑金洲.课改新课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