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新课程理念下利用多媒体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3-15

  胡杏芳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二中学

多媒体技术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实现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为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广阔、更开放的空间。作为一线政治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殿堂从而使教学进入最好状态。因此,探讨利用多媒体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使思想政治课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直观性;多媒体技术的情感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利用多媒体,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时代性

时代性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特征。通过网络手段对问题情境设置必须具有时代性,即所列问题情境使用的材料一定要新,有时代感。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创设问题情境要富有时代气息,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更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质疑释疑—理论升华,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课中,展示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图片,唤起同学们的记忆。----广东民谣《落雨大》,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市花、爆竹点燃主火炬等。作为东道主,同学们对于亚运会的一切还记忆犹新。直观的电教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向学生提出广州亚运开幕式体现了哪些岭南文化元素和中华文化元素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的设计彰显时代性和直观性,既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思想政治课双重功能的完美有机结合。

二、利用多媒体,加强教学的情感性、人文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曾经听过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美国有个平民窟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多是违法犯罪分子,专家预测这样的孩子由于缺少教育也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二十年以后,专家调查时却发现大多数的孩子都走上了正道,专家不得其解,调查结果是原来他们都遇上了一个很有爱心很重情感的老师。今天,我们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是百依百顺,往往注重对子女物质上的满足,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而忽略对其子女的行为习惯及思想品行的教育。所以我在教学中也注重情感教育,坚持以理服人。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教学中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录像,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发生,学生当时只有一、两岁,对这并不清楚了解,只单纯的说教并不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播放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热爱自己的国家。又如,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华传统美德》时,就利用多媒体下载一段广告视频----《给妈妈洗脚》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的情感一下被激发起来了。学生很安静的收看,观察到甚至有的学生眼睛里充满着泪光。这段视频已经感染学生的情感,我顺势就说:每个人在小的时候,妈妈都为我们洗脚,看是一则小事,但却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今天我们都长大了,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今天晚上布置大家的作业是为父母做一件事:为父母洗脚、为父母冲一杯茶等等,学生都很愉快地接受这一作业。这一设计进行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网络技术,重视情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是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最佳手段。

三、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被迫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探究学习,网络交互性强,协作学习的层次鲜明,以多种形成协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采用新颖熟练的合作加工方法,进行知识的整合、再创造形成学习成果,实现全体同学共同提高,平衡发展。

关注时事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要求,在我们农村学校订报纸的家庭并不多,但相当一部分家庭却是拥有电脑的,我要求同学们分组利用网络多媒体收集时事新闻。在每节课前的三分钟进行演讲,别的同学还可以作补充,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使课堂呈现精彩的画面,这样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引起同学的兴趣。而对于社会的热点话题教师作适当的点评,效果会更好。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课时,对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书本上并没有详细说明,直接由老师讲比较枯燥,于是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搜集资料,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组去查找资料、处理资料、获取资料,然后协作整理。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大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认识到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来讲利大于弊,从而明确坚持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最后老师归纳出我国要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必须加入世贸组织,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的基本国策,这样就水到渠成了。

四、利用多媒体,促使教师角色的转换。

有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甚至是无法记住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网络环境营造了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效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为学生的个体学习创造有利条件。网络方便快捷而且直观丰富的成果展示方式,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极大的满足了他们发表的欲望和展示、推销自己的成果及让更多的人知晓、共享的愿望。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课时,摆脱讲授课的形式,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老师布置课前作业: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有实例说明在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关系上如何处理?在保护环境方面你认为有什么好的建议?等等。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通过大量图片、文字、视频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整节课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这样,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借助网络,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深化思想品德课课堂的实效。教师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由直接教学转为间接教学,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是规范每个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个法宝。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合理利用多媒体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引入生活的广阔源泉,不断关注、推敲、研究有效问题,努力锻造魅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促进其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体现了创新教育,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才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宋融冰译.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2001.5

3.认真搞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10期.

4.浅谈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课堂类型[J];安徽教育.2002年07期.
5.梁韦辉.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