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5
|
|
|
|
|
|
|
|
|
|
|
|
|
|
|
|
刘启生 广东省仁化县闻韶镇泰学校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品德教育的主课程和主渠道,扎实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对推进学校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学生的成绩与城市初中学生的成绩差距正在越拉越大。这与今天我们要实现民族振兴,必先兴办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相违背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由于品德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了学生对品德课不感兴趣。究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品德课受应试教育影响,教与学都停留在强记死背上,没有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因而激不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二)学生信息源贫乏
从考试题目的要求来讲,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考试题目的内容来说,大部分题源来自于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对于地处乡村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感到陌生,就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农村学生对城市生活的体验很少。特别是农村九年级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无瑕顾及报刊上的新闻细节。由此,造成农村学生视野狭窄。一到考试,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抄得到的理论性死答案,至于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那就傻眼了。
(三)优秀学生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硬件和软件都比城镇学校差,师资力量特别是骨干教师力量薄弱。因此,只要家长有点文化修养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好,都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从农村学校转到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而农村学校优秀学生转校就读的现象更为严重。优秀学生的转校,给在校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随着农民进城的增多,以及划区招生的打破和家长希望子女考上重点高中意识的加剧,城乡生源质量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从而使农村学校学生的成绩显得更低。
(四)品德课教师职业倦怠
在许多人眼中,中学品德课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品德课教师的工作也就是“划划课本抄抄书,讲讲新闻读读报”而已,社会上要求取消品德课的声音也从未真正消失过。社会的偏见、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挫伤了一些品德课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有些教师认为投入再多的心血也不会得到社会对他们的认可而心生倦意。而且品德教材内容之多变、时事思想品德热点也不断更新、大众媒介之普及也会使部分品德教师对高负荷的运转产生疲惫之心,他们在不堪重负下品尝不到工作的乐趣,心理上产生的只是对教学工作的排斥与厌倦。
(五)农村初中品德教师师资紧缺
由于目前城乡学校间,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间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师收入的悬殊。致使许多农村教师不能安心在农村中学任教,他们千方百计从农村学校调入到城市学校任教。本市高校毕业出来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能安心于农村初中任教、特别是安心于偏远的农村初中任教的已是凤毛麟角。人才是需要流动的,正如流水才能防腐一样。但是,如果进不抵出,或者只出不进的话,沟里的水就会干涸。如本校最多时有四名专业思想品德教师,现在只留下本人一人年年坚守在九年级执教。如果再不培养年青思想品德教师,不要说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连正常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难以维持了。
如何解决上述几方面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积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熟能生巧,掌握它的规律,因而就能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诚然在思想品德课中抽象概念较多,的确需要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记忆于心中,但是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将精炼的理论知识“放下架子”深入浅出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分析讲解,形象生动地阐述简明的道理,使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举例说明时,尽量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正面反面材料相结合,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差异、知识面狭窄等原因造成的对原理、概念、观点理解上的困难和枯燥无味。让学生学会运用思想品德课上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扩大学习信息源
邓小平同志说:“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按照中小学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意识的确立和开拓精神的养成,大量的新鲜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源,是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就目前情况来说,绝大多数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仍沿用几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虽然,有部门曾指示,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阅读上级主管部门下发到学校的文件,学校给予思想品德教师订阅两份以上思想品德刊物。这在基层学校,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校是很难实现的。
每年市教育局都会组织多次时事形势讲座和教学模式研讨活动,这对于品德课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充电机会。但农村初中学校的老师因为交通不便,课业负担过重等原因无法参加研讨活动,从而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想方设法增大现有品德课教师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信息量,是改变目前农村思想品德课状态落后的紧急有效的措施。
三、抓差促优,丰产丰收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行为产生效果。思想品德课体现素质教育,在教师的指导思想工作上必须摈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如果从应试教育角度去考虑,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是抓紧尖子,盯住好苗子,却放掉了大批学生,还可能出现脚瘪子。国家教委领导同志在论述新课改教育的精神中指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提高。也就是说要大面积丰收。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除了前面讲的外,在教学具体实施上要做到面向大多数,照顾后进生,推动先进生。尤其要比给些关怀和温暖。在教学要求上要减小坡度,增加台阶。这好比农民给庄稼施肥,对已弱黄了的禾苗施肥要降低浓度,增加施肥次数。这样做虽然麻烦些,但有利于禾苗的生长,让他们充分吸取营养,结果增加了产量。反之,如果一下子施浓肥,禾苗非但不能吸收,反而加速了它的死亡。在后进生身上多下点功夫,使他们进步和提高,所产生的正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只抓少数先进所产生的作用大得多。这好比集体长跑,有二、三人遥遥领先大家,又有部分人落后大家,这时如果仅仅鼓励领先者,那就会出现大多数人会与前面领先的距离越拉越远,甚至会出现部分人丧失信心,而跑不到终点。如果给落后都助阵,给他们鼓励勇气和信心,他们就会尽力追上前面的人,那就会推动中间的大多数,促使领先者以更快的速度创出新记录。
有人说思想品德课教学没有基础要求,只要在考前突击一下就行了。客气点讲,这是一种外行话。不客气的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双基”的要求。如果思想品德课没有这个要求,那不就成了一门“吹牛课”了吗?那样怎能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以怎能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因此,端正观点重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充实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师资力量,是农村初中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更新教育观念
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更新现有品德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点用邓小平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索打破常规的教育模式,走出一条与国际大都市接轨的、卓有成效的、适合农村实际的教学新路子。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品德教育的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生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知识性于趣味教学之中。我认为品德教师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不能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能唯书唯上、迷信权威。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部分留守在农村初中教学第一线的品德课教师下艰苦地朝着创新教育这个方向努力着。他们正在努力学习兄弟学校的创新教学的先进经验;他们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他们还收集国内外教学资料,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如今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教师奇缺,已经严重阻碍了品德课教育的正常开展。特别是在边远的农村初中已经到了严重脱节的程度,一所学校仅有一、两名的专业思想品德教师。他们因为课业负担过重,无法抽出多余的时间去开展课外活动;每年都被学校安排到九年级毕业班“把关”。由于七年级、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九年级的思想品德专业教师使出全身解数,也难以在一年内补上前两年的知识缺口。因此,要提高农村品德课的教学成绩,一、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二、要把精力和资金均匀地分配给农村初中学校,科学地配置教育资源,重视农村孩子的教育,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多关心和鼓励在艰苦环境下从事品德教学的老师;三要创造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把先进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推广到农村学校,做到教学资源共享;四要鼓励思想品德专业教师支援农村品德课教育,使教师人才得到合理的流动,防止和克服一边倒的倾向。
六、开展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学中解决并重视开展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摒弃惰性,树立创新意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的。否定之否定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是我们所要进行的创新教育。创新要勤奋,要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实践。惰性是创新的绊脚石。教师只有克服惰性才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思想品德课教师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进行有目的地社会调查,或专项实践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进而积极参加创新的活动。才能使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不会在联系实际的问题傻眼了。
七、提高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
要努力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充实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力量,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素质,是当前提高农村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水平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要广泛开展校与校、师与师之间的“纵向革新,横向交流”。一方面促使各校平衡发展,另一方面促使个体智慧向群体经验的转化。建立课堂考核导向系统,物化教研成果,革除“闭门造车”的封闭式教学状态,大力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努力完善与现代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逐步探讨和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特殊专长。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必须要解决转变思想品德教师的观念问题、教学的模式问题、教师的业务培训问题和师资问题。除此之外,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有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避免的问题如:生源的流动问题等;有的属于政府行为的问题,如:教育活动经费、学校的布局设置问题等等。不管这样那样的问题,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只有真正重视,想方设法而且能扎扎实实地给予解决,城乡间的教学质量的差距必定会得到解决,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