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5
廖兰平 汕头市澄海隆侨中学
所谓导入,是指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学生来说,一节课的开始老师导入新课的方式决定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节课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课堂的导入环节尤为重要。在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我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环节,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收效甚好。以下我就介绍几种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有效课堂导入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 、由故事导入新课,提升能力悟道理
由故事导入新课,这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吸引他们对新课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不过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最好能提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他们就能有持续的兴趣,故事听完后,道理也悟出来了。比如在学习初一下学期知识《 我能行!》时,我开门见山地跟学生说“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大家边听边想,马谡是个将才,何以落个被斩的命运呢?诸葛亮既然要斩马谡,为什么还会挥泪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由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入手,学生会迅速地意识到自负与成功的关系,从而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从学生实际入手导入新课 ,学生成长不烦恼
对于刚进入中学的青少年,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让他们开始变得敏感。特别是身体方面的一些变化,他们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又羞于开口。因此也会导致一些同学产生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讲初一上学期《欢快的青春节拍》第一框《走进青春》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就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问:进入初中后发现自己或身边的同学身体外形等方面有何变化?一时间很多学生互相观察起来,“长痘”,“有喉结”“变声了”……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很快进入角色。这种通过学生自身话题切入新课,不仅能自然导入新课,也给学生一个交流平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同学们始终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用案例导入新课 ,致趣、动情、引思
在七年级下学期法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伊始,可以巧设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处于爱听、乐听的的最佳心理状态。采用案例导入法,可以起到致趣、动情、引思的作用。在讲到《防患于未然》一框时,让学生看案例:赵某厌恶父母管教太严离家出走,交友不慎,从一般违法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母亲接受不了事实犯病,父亲因车祸而亡。引起学生思考:犯罪对自己、家庭、社会的危害严重,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犯罪对个人、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应从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思想上憎恶违法犯罪。这样的导入效果不仅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更让学生明白一般违纪、违法如果不加以改正,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展示漫画导入新课 ,直观、幽默、有教益
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恰当地把漫画引进思想品德课教学,能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教师在讲课时,先出示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漫画,并从漫画引出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既设置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如讲《我能行!》这框时,我先展示了一幅叫《比大》的漫画,这幅画画的是一只青蛙鼓着肚皮与大象、老牛比大,漫画很简单,但是学生看过之后却受到强烈的振撼,都能认识到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后果,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由歌曲导入新课,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根据教材内容,在开讲之前播放一首与所学内容相关并为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情感除自身内在的因素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外部的环境与气氛。有时一首歌曲也可以感染、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情绪。激情高昂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调动学生的激情,抒情优美的音乐可以将人带入和平安静的意境中。比如上八年级政治《两代人的对话》一课时,师生共唱一首歌曲《我们都是好孩子》,激起学生共鸣,学生能够领悟到在子女与父母的沟通问题上老师能给我们很多帮助,老师是值得信任的。几个原本不怎么爱学习的男生也热情地参加到队伍中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情感的桥梁悄然而起,老师与学生共享教与学的乐趣。
六、由小品导入新课,身临其境印象深
书本中有的故事让学生改编成小品,把它演活。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让几个学生酝酿一下,把书本中已有的故事改编成小品,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这样学生的热情会更高。比如在讲《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一框时, 我让学生把书本中《晏子使楚》的故事改编成小品,让几个大胆的同学上讲台表演。结果他们精彩的表演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看着学生的兴趣如此浓厚,我想这节课至少成功了一半。在他们表演完后,我顺势引出大道理:一个人要有主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要活在别人的舆论中,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我相信这样的安排,学生会对“做人要有主见”这个道理体会深刻,久久不忘。
七、从社会热点导入新课 ,了解时事、陶冶情操
这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激发学生情感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热点导入具有新鲜、真实等特点,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学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如讲初三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框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两个材料:一是我国与日本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现状,以及日本政府对“钓鱼岛”问题的态度,当学生看到日本民众的一些做法非常气愤;另一个是1997年香港和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图片和一些具体资料,通过资料学生明白这是党和国家为实现统一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通过这两组图片的展示,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国的热情。
八、名人轶事导入新课,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种方法容易给人以启迪,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等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生动形象,学生学习轻松有趣,易于接受。比如在《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课时,首先通过短片介绍了张海迪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深受感动,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会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让学生有所触动。
导入方法有时故布疑阵,以新奇吸引学生;有时展示实物,以具像启迪学生;有时讲述故事,以情感激发学生;有时巧设“画”面,以形象感染学生;有时高歌一曲,以激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热情、感悟人生哲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环境,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心设计,就能设计出许多新颖实用的导入方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应尽可能地将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融为一体,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