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用心用情上好思品课——浅谈思品课 “活动平台”板块的巧用

发布时间:2017-03-15

  

陈碰明   韶关市乳源县乳源中学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教材结构上设置了许多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社会情境和让他们亲身体验为载体的“活动平台”板块,有的甚至在一站中就设置了好几个。这些“活动平台”板块形式多样,多以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形式呈现,在课堂上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纵观当前许多教师对这一板块的处置,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对“活动平台”板块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如一些教师对于“活动平台”内容的处理方式就是引导学生简单地看看、说说,敷衍了事,一带而过,并没有进行实际的操作。二是不考虑学情,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做法,为活动而活动,华而不实。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科学合理地用好教材中的“活动平台”板块,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用好教材中的“活动平台”板块?本文试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活动平台”板块设置的独特价值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健康个性。”“活动平台”板块的设置是中学思想品德教材改革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编写者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也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它的设置和组织实施承载着独特而重要的价值,既有利于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流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活动平台”板块的设置和组织实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应该充分领会编写者的编写意图,要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来认识和对待这一板块。

二、精心谋划,努力提高“活动平台”板块的课堂实施效果

任何一种美好的设想都只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才能变成现实。用好“活动平台”板块,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的价值,需要我们精心策划,周密组织,为此,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活动平台”是专为学生而设置的一个板块,学生是这一板块的主角,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平台”板块是否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是看作为主角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以及参与时所体现的精神状态。为此,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自始至终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手做、眼看、耳听、口说、脑思等多种感官交叉参与其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切忌教师自己包办代替。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应削弱,教师作为“活动平台”的指导者,除了在课前要精心组织好活动程序外,更要在教学过程注意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造欲。青少年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认识事物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利用和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在过程要努力提供给学生充分想象的余地,为学生们营造最大的思辩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当然,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要适时地做好活动的调控工作,避免活动出现失控状态

2、学生课堂活动的数量与教师知识传授的关系

如上所述,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中设置的“活动平台”很多,有的甚至在一站中就设置了好几个,如果我们对每一个活动都要求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这是不现实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这也容易干扰到学生对本站相关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学生课堂活动的数量与教师知识传授的关系,合理分配好时间,做到统筹兼顾,作为教师,我们应围绕本站的核心知识和教学目标,善于对教材中的相关活动进行必要的筛选,尽量做到活动设计适量精当。其实,教材中有的活动是适宜或应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的,例如八年级上册关于《孝敬父母》以及《与老师沟通》这些内容,我们完全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处理

3、对教材活动“拿来主义”与改造创新的关系

毫无疑问,教材“活动平台”板块中的活动都是编写者的精心挑选,倾注了编写者的心血,富有教育价值,都可以为我所用。然而,各地、各班的学情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对教材“活动平台”板块中的相关活动资源,既可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同时也不能过于拘泥于教材中现成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善于结合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活动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创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应有的效果。

4、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与必要的反馈评价的关系

目前,许多教师都很重视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平台”板块中相关活动的实施工作,但往往忽视了组织开展活动后必要的反馈评价环节,或者是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常采取不甚恰当的评价,久而久之,这势必会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影响到后续相关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及自尊心都很强,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时,我们要尊重、善待、赞赏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恰当、中肯的总结评价,尤其是对于在活动中有独特见解和表现的学生更是要给予充分的表扬、鼓励和引导,从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对于个别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言行决不能采取进行打击和讽刺的粗暴做法,而应该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并对其进行委婉的矫正。

三、寓动于理,努力体现“活动平台”板块背后的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是一门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必修课程,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永恒的主题。《思想品德》教材中不同板块的设置虽然各自的功能不同,但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需要我们加以充分挖掘利用。“活动平台”板块中的各种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载体,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开展“活动平台”板块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开展这次活动所要达成的德育效果,不但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方法,如何让学生都动起来,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如何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如何升华学生的情感和觉悟等。没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活动是一种盲目而肤浅的活动,如果我们所开展的活动只是停留在活动的表层,流于形式,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只追求课堂活动表面上的热闹,那么这样的活动就必然失去“活动平台”板块设置的初衷,是没有意义的。

总之,新教材还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活动平台”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载体,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充分而灵活的运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淑霞。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金色年华(下)。2010年第4期。

 [2]肖锋。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0年第3期。

 [3]赵志刚、王清华。思想品德(人教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