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用尊重筑起幸福课堂 ——人性化思想品德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7-03-15

 梁健鹏  台山市都斛中学

在一次段考后的思品课教学座谈会上,当问卷问及“你喜欢老师上的思想品德课吗?为什么呢?”,一位学生在问卷上这样回答:“喜欢。因为在课堂上我得到尊重,感到幸福。”一刹那,我震撼了,就为“尊重”二字。

学生为何会有此感悟呢?事情源于我们正在实施的一个教学课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拓展了人文性特征,对思品课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为探索落实人文性的有效策略,我们立项了一个课题,依据“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这一原则,实施人本教学,落实“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尊重初中生现阶段的心智、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着力构建幸福思品课堂。

一、用尊重滋润学生心田

有思品课教师发牢骚:思品课抽象,不好上,学生不好教,难!但是,回想自己的工作点滴,你是否曾悄悄走进学生心田?是否给予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呢?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先让学生亲近自己,进而才能让他们接受自己的教育。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亲近自己?答案就是:走下讲台,走近学生,用尊重滋润学生心田。

(一)用尊重拉近师生距离

我时常感悟这样的一个故事: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遇到一个向他伸手讨钱的乞丐。他从口袋掏钱时才知道没有带钱包。见乞丐的手伸得高高地等着,屠格涅夫面有愧色,只好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笑了,含泪说:“不,我宁愿接受你的握手。”可见,尊重的力量多么大啊!千百年来,尊重师长使得教师有了高高在上的陋习,跟学生产生了隔膜,师生关系渐渐的远离了,这是不利教育工作开展的。为此,思品教师要认真履行德育教师的工作职责,时刻注意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尊严,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用关爱走进学生心里

关怀学生,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比如说,教师要学会善待学生的错误,即使学生理解有偏差,也要让学生很“体面”地坐下来,尊重他们想法中合理的部分。这种“扬弃式”的处理方式,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有“人情味儿”,更加和谐。例如,在课堂上,我常常通过面批课堂检测题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一般,我会把全班学生按6人一组分组,然后每一节课面批一组。每一次面批之前,我都会对这几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作大概的了解;在面批过程中,我会针对学生的错漏,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力求创设一种平和的交流环境,提升学生的接受力。这种面对面、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悟到思品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了解他们,关怀他们,值得信赖且可以倾吐心声的知己,从而在心底里开始接受教师。只有当思品教师走进学生心田,做学生可亲、可敬、可近、可信的人,这样的思品课堂才能有效的融洽知识、情感和思想,才能有效发展学生。

二、用尊重燃点学生激情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初中生现阶段的心智、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为此,思品教师要理解学生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用尊重燃点学生激情。

(一)尊重学生发展规律

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工作也要做到循序渐进,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能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所以,思品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注重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学会“放手”,做好课堂的“导演”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认知水平,积极实施因材施教。比如说,课堂提问要层次分明,要有针对性,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得到发展。例如,讲授《科教兴国战略》一课时,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的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问题,如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层学生;中档题面向B层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则面向A层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这种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的针对性的备课、授课,赢得学生欢迎,提高了教学实效,实现教学相长。  

(二)燃点学生学习激情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思品教师要懂得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认知规律的特点及其身心发展规律等方面去研讨教法,并根据教学需要,尽可能的多搜集学生感兴趣的感性材料,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的情景,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燃点学生的激情,最终实现能力的发展和觉悟的提升。例如,在讲授《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课时,我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出发,精心备课。首先开展了“故事续编大比拼”的活动,学生在激烈而有趣的“大比拼”中认识到当前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合法权益经常遭到侵犯的现实。然后通过对案例“都是网吧惹的祸?”进行“七嘴八舌话自护”、“精彩网事大家谈”等活动,使学生在“七嘴八舌”、“大家谈”的交流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最后,我还布置课外活动“自护调查与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探究、交流等实践活动,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了“未成年人面对不法侵犯或突发事件时实施自护、自救的有效方法”,提高了自护能力,使自己健康成长。正因为教师的授课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燃点了学生的激情。

三、用尊重筑起幸福课堂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幸福就是快乐、投入、意义”。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幸福课堂应该是一个能为学生带来快乐、能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能让学生领略到学习意义的课堂。为此,教师要努力构筑这样的幸福思品课堂。

(一)用尊重为学生带来快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快乐教育论》中指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起来呢?那就要创设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为此,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不要老是板着脸,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轻松起来。例如,在讲授《我和父母》时,开课前,教师用了一曲阎维文的《母亲》,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接下来,教师渐渐地引导着学生回忆父母的辛劳。课堂小结后,教师再配上一首刘和刚的《父亲》,这时,学生彻底顿悟了,父母的种种关爱点滴心头,回味无穷。原本乏味的思品课在此刻情景交融了,愉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学生感到了快乐、幸福。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二)用尊重激励学生投入学习

体验成功是学生投入学习,感受幸福的重要途径。当我们的学生得到了教师的鼓励,有了张扬个性的舞台,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他们的激情就会点燃、潜能就会激发、热情就会喷发,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讲授《依法治国》一课时,为了鼓励中下层生体验成功,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小品,专门邀请了8位中下层学生分别扮演警察、群众、人大代表、记者、信访局人员等不同角色。为了演好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课前积极预习了行使监督权的条件、途径、要求等知识。在课堂上,这些学生勇敢的展示、成功的演绎赢得了阵阵掌声。因为得到了尊重,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用尊重帮助学生领略学习的意义

学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环。思品教师实施人本教学,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正确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营造出有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课堂氛围,创设出有利于燃点学生激情的教学情景,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张扬学生的个性,就一定能帮助学生领略到学习的意义,感悟出幸福的思品课堂。

我们相信,只有思品教师时刻保持一颗善美之心,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用尊重滋润学生心田,用尊重燃点学生激情,就能筑起幸福的思品课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S].

[2] 李向荣.关于构建思想品德和谐高效课堂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8期[J].

[3] 袁杏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尝试.《江苏科技报》2009年[N].

[4] 张朋.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探索.《才智》2010年03期[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