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7-03-15

 

 

 

 

 

 

 

 

 

 

 

 

 

 

 

 

 

冯海玲  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天禄初级中学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作为教师,我们对此不能漠视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必须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政治学科教学除了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要做到这一点,政治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课改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然后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充分释放发挥心理教育功能就成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而且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政治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呼唤,亦符合政治学科的内蕴和学科教育的一般规律,故而既必要又可行。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谈谈一些看法。

一、运用教师个人经历,分享价值观

教师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生活在现实的世界当中,他的个人经历带上了生活深深的烙印,渗透着一定的态度、价值观,很容易影响和感染学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引领,从而有利于培养和丰富学生健康的情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2节《社会规则与正义》一课时,里面谈到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我讲述了自己经历——乘公交车偶遇小偷的故事。

记得某个五一假期,我带着儿子回外家游玩,由于是公众假期乘公交车的人比较多,比肩继踵,途中我发现站在我旁边的几个女孩只顾着闲聊,并没有放好她们的手袋。就在我无意看看她们的时候,却发现有个男孩正偷偷地用手拉开其中一个女孩的手袋的拉链,当时我就想怎样才能引起这些女孩的注意,而又不会惊动小偷呢?于是我就趁人多的机会假办站不稳的样子向那些女孩倾去,那些女孩被我碰撞倒后及时站好并意识到有保护好自己的手袋,于是她们立刻把手袋放到胸前,那个小偷也就没能得逞。

接着我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讨论,当他们遇到同类型的情况时,他们会怎样做?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了他们的意见,然后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个有正义感的人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让他们明白到什么事是可为,什么事是不可为。因此,利用教师个人经历渗透到教学中,不仅在于对教材知识的活化和印证,而且可以作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阐释,来影响学生学会分析社会生活现象、品味生活,正确对待人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运用学生心声,释放情感体验

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走近学生生活,聆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释放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我利用学生周记上与学生交流,聆听他们愿意披露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快乐与苦恼,及时为他们作出正确的建议。平常在下课后我并不急着离开课室,会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聊聊天,或听他们聊。其实学生是很渴望和老师接近,只要你坐在他们的当中,便可以获得关于他们的许多信息:爱看的书、爱做的活动、最近最热门的话题、班上最近的新动向。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悦纳自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作了一个心理测试,了解他们自己是否懂得悦纳自己。然后在讲课中以他们当中的一些代表性的体验为案例——班中叶某(女生)由于父母很早离了婚,她跟爸爸生活,家庭比较困难,平常衣着打扮比较差,给人脏脏的感觉,大部分的同学都排斥她,久而久之她就变得沉默寡言,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就这个案例让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讨论、评析中解惑,释放自己情感体验,让这个女孩从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让其他同学学会欣赏别人,善待他人,学会将心比心。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不同成长环境和成长经验,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我们作为教师的应主动走近学生,主动聆听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有利于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我们的心理、品德教育。

三、运用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爱心

当今社会,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长辈的过度关爱与呵护,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自我、自私是现在时下青少年的突出特点,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关爱他人、更不懂得关爱社会,甚至对别人关爱他人或社会的行为还嗤之以鼻。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关爱教育,培养他们健全人格,使他们懂得关爱自己、关爱他人与社会。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与人为善》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小悦悦”事件导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对社会的关注,引导他们反思事件的原因,让他们学会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同校本级同学叶某得了红斑狼病后的生活片段,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们纷纷提出对叶某帮助的方案:有的愿意捐款、有的愿意主动帮助叶某补习……这已经不单纯是情感上的升华,而且学生懂得落实到行动上去关爱他人,与人为善,这有助于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培养。所以平常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积累信息资源,然后与政治科教程整合,这有利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更有利于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四、运用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关心他人,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是初中生在人际交往素质方面的严重心理缺陷,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要一时三刻就达成一致的意见是很难的,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的同学态度不积极,影响了组内的进度;有的同学过分显示自己,影响其他人的积极性;有的在这方面认识快,有的在那方面有悟性。这个时候我觉得教师不能直接去干预,而是进行适当的辅导,指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最后还是由学生自己合作解决,使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通力合作意识,学会在民主的气氛中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学会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培养了竞争意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能多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分析八年级第四课“传承文化,推进创新”一框中,我假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有一群外地的人来参观我们新会,请在座的同学担任导游介绍新会的传统文化,请你们分别以传统习俗游、传统文化游为主题设计一些经典旅游线路,并配好解说词。”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我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学习小组装扮教室中学习园地、荣誉栏、公告栏等,他们是如何讨论、如何分工、如何进行的整个过程的录像,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同时要求在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看哪组同学的设计最受欢迎。学生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工,有负责记录发言意见的,有根据旅行经验写景点说词的,最后有文字表达能力好的同学负责发言。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后设计出旅游线路。在解说员精彩的解说中,同学们似乎亲自进行了一次文化旅行,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与人合作。这些好的品质,为日后走上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也应是每个政治教师的素养之一,要利用学科内容的特点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政治教学工作者,平时在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道德观念,这样也可协助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新时代培养健康合格的人才服好务。

 

 

参考文献:[1]《中学政治教学》2010年4月   

                             ——《发掘地方资源  培养学生生命意识》

                             ——《用心交流   分享生命—教师个人经历在思想品德课的运用初探》

                             ——《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提高政治教学的突效性》

[2]《广东教育》2011年12月综合总第478期

                 ——《老师,你有“礼”吗》

[3]《思想政治课教学》总第355期

                 ——《课堂因“体验”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