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03-15

 汕头市澄海两镇中学  陈爽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指出: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思想品德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情境来体现新课标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人文性等特点。但是,目前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还是受到死记硬背空洞理论的传统思维方式的约束,这不仅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创新型的教师,就没有富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而要成为创新型的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强烈的求知欲望,锐意进取的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放手改革课堂教学的勇气。那么,思想品德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的体会是,运用字诀教学法。

一、巧用“逆”字,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即“逆向思维”。在创新思维能力中,逆向思维能力是最活跃的部分。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惯性思维而言的,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往往与事物常理相悖,却能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因此,当我们面临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研究它。

    逆向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打破了按照常规让人脱水的做法,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人。再如,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没有按照常规让人们去造一杆大秤,或者干脆把大象杀死,然后一块一块去称象肉,而是牵象上船,标出船的吃水线,然后让人们往船上装石头,再去称石头的重量。又如,电视剧《亮剑》里的独立团长李云龙,往往不按常规指挥打仗,当身陷日军重围时,一反常态,出奇不意,扑向日军的指挥部,使日军方寸大乱,结果杀出了重围。因此,当人们处于困惑之中,百思不得其解时,逆向思维往往能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就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叛逆性格”,养成“反过来想一想”、“倒过去试试”的习惯。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闪现的异样的火花,呵护它,并使之燃烧。如:在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时,教材中有这样的表述“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有个学生提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里,并没有提到生产力发展这个条件。于是我引导学生重新回顾了中国进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第一,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第二,人民政权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第三,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里提到的“工人、农民、人民群众”都是社会主要的劳动者。而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由于该同学与其他同学生思路相反,体现了逆向思维的睿智,成为本堂课的一个亮点,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金钥匙。

二、巧用字,通过假设来促进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某个情境进行假设,通过假设来促进思考,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能动性。例如,针对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或自身原因而产生的辍学现象,假如你是该校校长,你该怎么办?某同学从书店买了一本缺页、破损或印刷质量有问题的新书,自认倒霉,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旅游胜地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遭到污染,连饮用水都成了问题,假如你是当地政府的决策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你应该怎样做好旅游业这篇文章?
“假如的作用,一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从而扎根社会生活实际,克服传统思想品德课脱离实际生活、空洞说教的弊端;二在于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主人巧设在问题情境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三、巧用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刻性和求同性
“列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理论或观点,通过列举一些事实或历史事件加以分析说明,深入思考,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求同性。例如,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践三个代表的实例,来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举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实例,来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靠是艰苦奋斗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样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
“列举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反映学生对某一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是否做到学以致用,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思维活动中,列举是一个从一般到具体”“由普遍到特殊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
四、巧用字,培养学生求同、求异的创新思维品质
“比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似、相近和相同的知识进行对比,是克服混淆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其意义绝不仅在于克服混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求同、求异的思维品质。例如,比较《宪法》与普通法律、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与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较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异同;比较国体、政体、国家职能的区别与联系;比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比什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比较方法的运用主要有:比概念、比地位、比内容、比特点、比属性、比时间、比作用、比主体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特别是在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旨下,更应如此。简单的告之答案,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影响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发挥与能力的培养。

五、巧用字,培养学生突破常规去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除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或答案,还应善于突破常规,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找除了已有结论之外的其他方法或结论,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不管是保护主体还是保护内容都十分广泛,除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外,青少年自身是否有责任呢?如有责任,青少年又应如何去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除了直接找商家、厂家协商解决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此外,例如对网吧、制假售假、偷税漏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现象与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教师应指导学生克服思维单向性与片面性,运用发散性思维,全面探求问题的成因与解决的方法。
让学生运用除了这个方法,去思考、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突破陈规,为成为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 六、巧用字,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求创新。
“想像联想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智力的翅膀,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纵观古今中外文明史,发现许多著名的发明家在成名之前,都是一些近乎痴迷的“幻想家”。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以丰富的想象力激励着人们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明代的万户,曾试图利用火箭飞行,并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今天“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已经把“飞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爱因斯坦就曾经想象着,假如人追着光线跑,光速会因此减慢吗?如果人跑得同光速一样,光会静止吗?这样丰富的想象力一直萦绕着他,启发他去思考。后来,爱因斯坦终于创造性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个性特点,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按照给定的情境性条件,去设想未来或预测未知的结果,从而把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统一起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如果我国政府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你认为美国会出兵干涉吗?面对霸权、强权的威胁,面对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面对台独张气焰等事实,对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样不可能拘泥于某一统一的模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像联想能力,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打破标准答案,从而充分凸现学生的个性魅力,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鼓励他们敢于想象,善于想象。这种想象应是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它必须立足于己知的认识和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在日常教学中,要大力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如,在讲活动课“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一柜时,课文中描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描述对共产主义社会展开合理的想象,结果同学们的讨论异常热烈。又如:在讲述“小康水平”这一内容时,鼓励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前景展开合理的想象。结果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千人千面”,异常丰富。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想象,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七、巧用字,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
“组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一些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跨章节,甚至是跨年级的知识点),根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加以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例如,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整合成可持续发展专题;将经济建设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整合成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专题;将中国入世、申奥成功、港澳回归、APEC会议成功举行等组合成专题,以此来证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不贬值、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反恐、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积极抗击非典等组合成专题,以此来证明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合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推进知识横向和纵向的发展,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有着独到的作用。同时,在知识的重组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提高思维的整体素质。
八、巧用字,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索的创新思维方式。
“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质疑和探索的方式进行思考。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新能力的人,社会的向前发展就不可想象,”例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如,资源、环境问题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引起资源环境问题?引起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面对日益恶化的资源环境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结果将会怎样?又该如何加以解决?
“质疑教学法,其实质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求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十分有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开拓性的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有学科霸权和“知识霸权”的思想。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论,学生在争论过程中表现出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该充分肯定。如:我在讲“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时,提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观点。有的同学表示反对,认为现代人讲“双赢”,我们为什么不倡导既利己又利他的价值观呢?又如:在讲“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一框时,有的同学提出:现在电视上讲,要扩大内需、剌激消费,这不是与艰苦奋斗相违背吗?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明白“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都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使学生获益匪浅。

当然,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阅历、立场、角度和兴趣不同,在学习中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手段,也就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允许差异的存在,恰恰符合了人本主义教育的发展理念。

九、巧用“悟”字,训练学生把握灵感和顿悟的创新思维能力。

“悟”即“灵感”和“顿悟”,人们产生灵感和顿悟的前提是知识量的积累,把握已知规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形成创造性的结果。灵感和顿悟是长期潜心于研究对象之后的豁然开朗,是苦苦追寻后的蓦然回首。鲁班发明锯的灵感,源于他长期从事木匠活,对其规律性有了充分的把握,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过长期的探究,才会在手不慎被划破的机遇面前产生了灵感和顿悟,才有了锯的发明。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过程,是为了鉴定金质王冠是否参假而陷入了长期的思考和研究,才在一次洗澡时豁然开朗,产生了灵感和顿悟,发现了浮力定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把握灵感和顿悟的能力,要经常鼓励学生对某些重大实际问题,作长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从更深层次、更广泛的角度去寻找问题背后的共性和规律,才会在机遇来临之时产生灵感,达到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做出独创性的贡献。如就以下几个问题要求学生作出深入思考:

1、如何治理网吧?

2、如何治理环境问题?

3、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个问题答案各不相同,但回答此类问题,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社会应形成什么氛围?企业该怎么办?个人应如何提高素质?其实,培养学生的灵感和顿悟能力并非一件难事。
、巧用字,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或迁移创新思维能力。
“类推。就是学生根据对某事物特征及属性的了解,将其部分或全部属性应用或迁移到与该事物同类的其他事物上,进而形成对同类其他事物的认知,从而达到知识的推广或深化。例如,通过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实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一国两制方针是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最好办法的结论,由此也可以推出一国两制方针一定会在台湾得到成功实践,祖国的完全统一必定能早日实现的结论。
又如,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有些人不能善待野生动物,而是大肆捕杀,甚至宴食野生动物,结果野生动物的一些病毒传染给人类,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依此类推,人类如果不能善待大自然,急功近利,也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类推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也是科学探索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中学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对更多知识的领会与把握,注重类推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径。培养类推能力,应立足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深刻领会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将知识迁移到另一同类事物上,从而获得新知。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乐于探索,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找到符合教学实际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丰富的创新能力,是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的问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清自己的使命,自觉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岩:《创新人才特征与创新教育方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2] 钟以俊:《中小学创新教育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教育科学出版社。

[3] 刘威:《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幽默艺术》。

[4] 缪克兵:《激发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