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5
杨勇 广东省高州市第一中学
政治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政治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的课程理念要求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模式要由传统以知识为本或知识至上的“知识课堂”,向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生命课堂”转变。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传统政治课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大胆创新。尤其对问题性教学模式要有新认识。笔者通过对新旧课程标准的研读和对比,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问题性教学模式应该有以下新的尝试:
一、“自主学习”是政治课问题性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传统的问题性课堂教学模式,政治教师往往会设计诸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然后一问一答。在这种简单式的提问下,整个课堂教学虽然紧张而有序,教学任务也能顺利完成。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只教会了学生怎么“答”,怎么解决问题,并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发现问题。因此,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也只能将学生培养成了“答问”的“机器”。然而我们清楚的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现在的政治新课程标准,它确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性学习,而这种“自主学习”正是我们让学生“敢问”、“会问”,甚至“乐问”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在“自主性学习”下,学习目标的新变化,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
自主性学习可以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树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这种学习方向、学习目标的变化,使“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完成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生学习的激情将进一步被激发,面对教材他们会主动阅读、积极探索,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比如,学习《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中关税的意义时,当学生读到自2002年以来,我国己先后四次大范围地降低关税税率。我国的关税总水平,2006年已经降至10%的水平。学生就发现一些问题:如:征收关税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我国为何要连续下调关税? 这不是矛盾的吗?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意见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当学生看到与自己的见解与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其次,在“自主性学习”下, 师生之间形成的亲密关系,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质疑课本知识”。因此,学生有无强烈的提问欲望,能不能提出问题,敢不敢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取决于是否形成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师生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政治教师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放下为人师的架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形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比如,学生在学习新课程《经济生活》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时,由于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自己应该怎么做?国家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怎样区别?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既把握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自主性学习”下, 师生之间的角色变化,更有利于师生互动。
在政治新课程标准下,政治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政治教师还要承担起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等新的角色。教师的作用也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的角色变化也引起了教学关系的变化,使学生不仅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而且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甚至发生激烈的“争论”。课堂将由过去“死”的、“静”的、“教”的课堂转变成为“活”的、“动”的、“学”的课堂。比如, 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政治生活》第二课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的过程中,学生与老师就发生激烈的争论,有些学生就错误地认为现在的民主选举不是很民主,国家领导人不是由我们公民直接选举产生的。然后通过学生与老师争论,学生明白我国民主选举的方式,懂得了民主的本质和民主发展程度的区别和联系。
二、“课堂对话”是政治课问题性教学模式的精髓和灵魂。
谈到“对话”,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实话实说》、《高端访谈》等栏目,这些栏目社会影响很大。其实“课堂对话”的作用也不可少视,它不仅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更主要的是实现了思想的碰撞。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课堂对话”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在政治课问题性教学模式新尝试中,政治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精髓和灵魂。
首先,政治课堂的“课堂对话”关注学生发展、体现学生主体,更有利于激起学生参与讨论的意识。
政治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主体—客体、主体—主体、主体—客体—主体”的新型多元关系,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真正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每一位学生都是政治课堂教学的主体,都是课堂的主人,而 “对话”恰恰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在这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学,透露一下自己的研究。如果都这样,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政治课堂啊!而当一个学生有了浓厚的对话兴趣,有了众多的对话关系,有了广阔的对话领域,有了高雅的对话主题时,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在长期的对话场景中,变得快乐、活泼、机智、成熟。因此,有了“课堂对话”,“问题”也就成了自己的问题,而思考、探讨、研究也就成了一种自觉追求,学生参与讨论的激情将空前高涨,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其次,政治课堂的“对话”能激活师生的灵气,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拓展。
政治课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政治文本所涵盖的信息。在这过程中,新旧知识、 新旧经验将发生激烈的冲突,由此必然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许多新见解、新观念将被提出;许多思想的火花将不时迸发。此时的政治课堂将充满创新的意识、创造的灵气。政治问题的解决将多元化,政治问题的深度广度将不断拓展,政治问题的答案也将丰富多彩。比如,学生在学习《政治生活》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知识,学生不仅知道了其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且懂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与国家力量、国家性质有关。
三、“研究性学习”是政治课问题性教学模式的延伸和继续。
新的政治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性教学要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正所谓课前多“问”,课后“问”多。让探索、研究自然成为学生的主观意愿,而研究性学习也就成为政治课问题性教学模式的延伸和继续,因为它们具有以下相似之处:
首先,政治研究性学习和问题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都是“探究”。
在政治新课程标准下的问题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发现问题,通过平等对话交流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拓展问题。因此,在整个问题性教学模式的政治课教学新尝试中,学生个体的探究、师生合作的探究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而所谓的政治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讲也就是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探究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法的选用、探究过程的设计等都要求学生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实际生活,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实施问题性教学模式的新过程中,就会经常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政治生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就运用探究与共享的形式,结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的有些典型事例进行探究、讨论,根据学生的许多问题,从《焦点访谈》栏目的重要作用入手,进而把握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必要性,明确政府权力监督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意义。
其次,政治研究性学习和问题性教学模式都强调“学生主体性原则”。
政治研究性学习是以开放性和自主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 。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课题,即使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问题性教学新模式,其建立的基础就是“自主性学习”,其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多元化的“对话”。所以,“学生主体性原则”必然是问题性教学模式的首选原则。在政治课教学中只有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把研究性学习和问题性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再者,研究性学习和问题性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都是“培养创新精神,回归社会生活”。
德国的有位哲学家曾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研究性学习和问题性教学模式的共性。它们都要求学生用犀利的眼光,关怀人生,关注生活,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现自我的发展。作为"研究性学习",其内容具有广泛性、灵活性特点,学生有充分的选题自由和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这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树立“生活大学堂”的观念。而对于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性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下,其教学的要求,教学的内容也将出现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关注周边的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的时政热点,使学生懂得事物在不同实际情境中的具体表现,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看到知识的普遍联系,从而使学生领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并使理论与实际相互印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课教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是永不停息的。我们政治教师只有在新课程理念下对问题性教学模式重新思考、不断尝试,才能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转换我们的课堂角色,更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新课程实施与教师的角色定位》(山西省教科所 尚振东)
2、《新课程与多元智能理论》(中国物资出版社)
3、《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示例与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新课程教学策略与艺术》(中国物资出版社)
5、《新课改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华龄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