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浅析“快乐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3-15

 王丹娜  汕头市澄海区隆都中学

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去学习的情感基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今天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完全是有可能做到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那么如何营造“快乐”教学呢?

一、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这是思想品德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而自已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所以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让学生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心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表。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构建“快乐”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是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也是素质教育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要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一)、优化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复习旧课,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导入新课的方法,但如果经常采用此种方法会显得单调平常不能吸引学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引言部分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以用歌曲开头,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也可以用一个故事开头等等。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这一课时,引用了视频资料──《成龙的成长故事》,让学生了解成龙的一路摸爬滚打,用一身的汗水和伤疤,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人们眼中的他,一贯是健康、快乐、成熟、坚毅的阳光形象,他所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银幕英雄的形象,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面向世界舞台的责任、态度与榜样。他的电影,永远都以拼搏的精神激励年轻人的斗志。这一真实的例子无疑让学生对自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将“快乐”教学案例融入课堂

思想品德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的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播放赵本山的小品《卖拐》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三)、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以人教版思想品德第七册(下)第一课《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采用活动《盲行游戏》,让一个同学扮演“盲人”,另一人为盲人的“拐杖”。“拐杖”用丝巾把“盲人”的眼睛蒙住,让其在原地转三圈,然后由“拐杖”带领他穿越有障碍的路线。“拐杖”不可说话,只可用肢体语言给对方暗示,完成后交换角色。这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了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别人对他的态度,从而了解到一个人的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同时参加表演的同学又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提高自信心,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同时也深刻地学到了该学的知识点。

(四)、引用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教材的重点,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这一课之前,通过大屏幕投影播放VCD歌曲《真心英雄》,中学生大都喜欢流行歌曲,音乐一响,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跟唱起来,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演唱完毕,通过鼠标控制,一道彩虹从天边升起,问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这句歌词说明了什么?”也随即飞入画面,学生马上就有了比较直观的答案,教师再加以归纳,顺理成章地切入这堂课的主题。

在讲述“造成挫折的因素”这个问题时,精心剪辑了两段录像:“2008 1•10雨雪冰冻灾害”和“2008 5•12汶川大地震”,学生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造成这些挫折的因素是来源于自然因素。这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说理变得生动、形象、感人,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教学过程联系紧密,富有吸引力,一下子就将课堂气氛引入一个高潮。

(五)、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生活在赞赏声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学生,学会了指责。马太效应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哪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哪个老师的赏识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托儿斯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用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创造火花能及时地受到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学生提出了一些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见解和说法有些偏极,但作为教师,我没有简单地给予否定,因为这些问题和见解正是学生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我首先找到可以给予肯定的地方,然后再对不妥的地方加以说明,告诉他们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勇于去标新去立异,要敢于班门弄斧,敢于异想天开。

总之,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去做快乐的制造者吧!制造更多的快乐给别人,给你的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越教越乐教,学生,越学越乐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其乐无穷。

 

 

参考文献:

 

[1] 钱金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晓红.快乐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及教学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许珊.快乐课堂教学法、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M],2009年(15).

[4] 宋锡辉、吴若飞.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5]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快乐教学”的研究[OL]. 2009年.

[6] 吉姆泰勒.让孩子成功又快乐[M].新华出版社.

[7]新课程理念的和谐教学[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8]王大凯.成功愉悦教育全集[M].北京新华社出版,2002年.

[9]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实践运用[M].淅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