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5
黄海 高州市石板第一中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或叫求知欲。它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趋向。美国心理学家拉扎若斯的研究表明,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与智力高的学生相比,更占优势。兴趣能使儿童的求知欲逐步增强,并随着学习体验的加深而升华为强烈的学习动机,成为较稳定的个性心理,从而使儿童的学习成为有明确目标的意向活动。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其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时,就能心情释放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古人云:“教学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并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必须多措并举,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近年来,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迅速在全国蹿红,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学生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捕捉到这一现象,深入关注周立波。在教学实践中,开始尝试在课堂中将一些周立波式的“海派清口”元素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用“海派清口”来为课堂教学服务。所谓周立波式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快乐教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适当地选用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体现重大教育价值并蕴含深刻哲理的事例。举例时,或用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阐述时政热点;或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施律触动灵魂,寓知识于音乐,陶冶学生的心灵;或用小品表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会学习的乐趣,促进知行统一;或用图片、视频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像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利用时政热点新闻,加入周立波式评论和观点,挖掘教材内涵
时政热点新闻常与教材相关内容结合,我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会加入一些周立波式的观点和评论,当然这也基于正确观点和评价的基础上、比如在讲授八年级“竞争不记忘合作”时,选取了“蒙牛诽谤伊利”的案例。我善意地借周立波诙谐的语言和语调讲述事件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蒙牛的做法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违法的,最终害人害己,从而使学生明白竞争要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做到公平竞争。在讲授九年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时,我分析“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观点时,现实生活中存在相当普遍的“上学难,上学贵”现象,我直接引用“壹周立波秀”中的观点和数据:早在1993年,中国就承诺将4%的国民生产总值投入教育。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还是2%,4%的达标时间被推迟到了2010年,现在又被推迟到了2012年。中国青年报称,地方政府的吃喝招待费用5倍于全民义务教育投入。这些数据使学生懂得“教育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道远,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二、运用周立波式幽默诙谐的语调和个性语言讲授内容
教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而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又决定了教师尤其要注意努力提高语言修养,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适时、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民间俚语、幽默笑话甚至广告宣传,使教学语言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从而调节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如教学八年级“礼貌显魅力”时,我像周立波在舞台上表演那样,手口并用、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段幽默故事:从前有两个人,分别住在河两岸。两个人的耳朵都不好,但都很客气。一天早晨,河西的看见河东的拿着把镰刀出门,就对着对岸大叫:“喂!我说你是去割草吗?”河东的看见河西的向他大叫,知道是关心自己去做什么,于是也大叫:“噢,不,我是割草呀!”河西的看见对岸的人冲他大叫,知道对方回答自己了,很有礼貌地大声说:“哦,是吗,我还以为你是去割草呢!”故事还没讲完,学生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并从中感悟到:在交谈中,谈什么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对话中体验到关切和尊重。教师要善于以自己激越的思想感情去唤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如周立波那样恰当地调整说话的速度和节奏,使语气跌宕起伏,有抑扬顿挫之美;教师要善于选用有感情、幽默、形象、色彩的词语进行教学,运用准确的表述、严密的推导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愉快中充满学习的激情。
三、移植周立波式歌曲,将音乐与思想品德课巧妙相融洽
“壹周立波秀”中常用自填歌词的一首歌总结一场“海派清口”的内容,我对周立波的做法稍为改动,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利用音乐,营造有效的课堂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界限,走进课文的世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找到与课文内容的情感契合点,提高课堂效率。如讲授九年级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时,播放《走进新时代》导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从歌词中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契合学生的心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可借音乐感受传统,认同文化,如讲授“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我播放了分别用古筝、琵琶及二胡弹奏的耳熟能详的名曲《梁祝》,再播放这三种乐器合奏的乐曲《梁祝》。古筝轻扬华美,旋律柔和流畅,高雅明亮、韵味悠长;琵琶刚柔相济,富于层次,强弱对比,情感转换,激情扫轮,美轮美奂;二胡厚实、圆润、柔和、紧张、明亮、丰满、丰富的表现力,无不让人如痴如醉。每一支曲子都让学生沉醉其中,每次曲终都是沉寂了几秒钟后,热烈的掌声响彻教室。民族乐器居然有如此神奇的表现力,很多学习西文管弦乐器的学生啧啧赞叹,不得不服民乐也有另一种独特的韵味在里边。我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有生命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就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可教学与唱相结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便可成为长久之事,甚至随时可以读出课文内容来,一些经典歌曲一旦被学生接受并传唱后,他们便可能永生难忘。这便是音乐与思想品德教学巧妙相结合的无穷魅力。
四、周立波式课堂注意事项
1、模仿而不迷失
著名艺术大师齐白石曾说:“学我者活,似我者死。”“似”即简单的模仿,生搬硬套只会令课堂生硬死板,长此以往,就会在模仿中迷失自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自己的特点,合理运用周立波元素,而不是一味地“鹦鹉学舌”。在运用这些元素的同时,要充分展示教师自身特点和个性。采用某些元素,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取人之长而又不失自我。
2、取精华而去糟粕
周立波也是普通人,在教学过程中仅能参考他某些被社会认可的,或是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观点,对那些不适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观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所选内容还要符合教学需要,不能为了模仿而模仿。
3、收放自如而不无边无际
发散性教学要做到收放自如,切忌无边无际,脱离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因此,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上教师要懂得“有的放矢”,学会“舍得”。有的教师思维一发散就收不回来,有的甚至东拉西扯一些与教学毫无关系的内容,这样不仅收不到教学效果,还影响了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对课堂元素和注意事项的分析只是为课堂教学做前期准备,课堂教学能否高效实施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我在文中所讲到的周立波式课堂教学元素仅是以“壹周立波秀”为对象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可以跳出这个范围,到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领域里去发掘课堂教学元素。比如,郭德纲元素、小沈阳元素,甚至文学、艺术、体育等领域都能够成为我们发掘课堂教学元素的源泉。
课堂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是发扬这门艺术的唯一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