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2
“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刘海蓉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情趣与兴趣
一、情趣源于兴趣
1. 情趣与兴趣的关系
2. 情趣的作用
二、情趣的雅与俗
1. 高雅生活情趣对人生的意义
2. 庸俗生活情趣的危害
教学反思
本次新课程的宗旨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本节课就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自己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入情趣与兴趣的课题。学生通过事例分析,引出了兴趣与情趣的关系,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趣。我再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列举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情趣,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并列举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庸俗的生活情趣,并结合教材中的素材“静静和于丽丽的故事”思考两种不同的生活情趣,明确不同的情趣对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各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导学生追求和向往高雅的生活情趣。
以下是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第一,本节课能够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教室内的布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教学主题产生共鸣,有话可说,达成了思想品德新课标中所说的“陶冶情趣和情操”的教学目标。
第二,以学生为本是本节课的主线,在选材上广泛和学生交流,结合学生身边的故事,使学生有话可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本节课有讨论、交流,有视频、音频,也有自主探究、联系实际,以多种形式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
当然本节课还有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何达到认知和行动的统一,如何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本节课需要改进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能将班级、课堂和学校的德育活动、家庭的教育生活融为一体,效果会更好,这也是我以后的努力方向。
个人简介
刘海蓉,中学高级教师,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教务主任,西安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西安市教育学会政治教学理事,陕西省教育学会中心教研员,西安教育电视台“三秦名师名校”栏目特聘教师,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
专家点评
刘海蓉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晰的教学思路,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都让人耳目一新。
1. 导课新颖别致。
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自然得体地导入新课知识。导入方法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刘老师注重情境的创设,有机地把单个情境与整体情境统一协调,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意义的生成与拓展。
2.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刘老师借助多媒体设计了课件并且使用了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她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由于话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以至于成为发展学生智力情感的纽带,将教学活动从单一向多样推进。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没有独自掌控课堂,使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很多。
3. 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
刘老师能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与思想品德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关注时,便会自然地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