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2
遵循搞好探究活动课的基本原则,提升人文素质
综合式活动课。这种活动课不拘泥于具体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如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
当然,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很多形式经常会结合到一起,有时很难分开。我们不要拘泥于具体的形式,更主要的是要对活动课内容作精心设计。
再次,思想政治活动课必须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下是“学校兴起名片热”探究活动课的课堂实录节选——
老师:名片本是成人为了工作应酬的方便进行社会交流的产物。你怎么看在中小学生中出现互赠名片的现象?
学生甲:互赠名片,交友过多,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可能使学生沾染上不良社会习气。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际交往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不该投入过多的精力。很多学生就是因为通过互赠名片,结交了过多不三不四的朋友,根本没有心思读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老师:一方面说明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迫切渴望与同学交流和沟通,这是身心发展的正常反映,对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这种社交成人化的交往方式泛滥,对于中小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来说,潜伏着危害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些不利因素,这些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学生乙:学生互赠名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会助长学生的攀比心理。有的学生名片上甚至印有父母官衔、家庭收入等,这样做无非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攀比的虚荣心理,这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及健全人格的塑造肯定有害无益。
学生丙:名片上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全有,一旦给社会上的坏人可乘之机,很容易形成不安全因素,将会给自己和家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教师:孩子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因此,对于那些受好奇心、虚荣心驱动,或有从众心理、急于表现自己的“名片族”,该怎么办?
学生丁:我觉得解决的办法是,家长和教师应该加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交际观,以健康的心理对待友谊,告诉他们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而不是让带有功利性质的人际交往观误导孩子。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本教材”,课堂“满堂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采取的是一种强迫式、命令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会泯灭学生的个性特长,桎梏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课中,教师不可能仅依靠课本讲授完成教学任务。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实践性活动。在活动中,为了完成所要求的任务,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地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独立地思考和行动。这样,学生就敢想、敢说、敢做,而不会受到教师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就不乏闪光的新思想、新做法、新精神出现,就会展现出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因而,教师应该避免成为一个传授者,而应力求成为学生直接参与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