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国际安全概论

发布时间:2017-05-02

国际安全概论

课时教学设计

构建与实施说明:

“国际安全概论”题目很大,一堂课要想囊括政治学、外交学、国际关系学甚至世界历史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本门课的敲门砖,面对中学生这一受众群体,必然要对宏大叙事进行浓缩,做好“加法”“减法”的基本工作。

维果斯基提出课堂要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的梯次设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基于此,该课的着力点被紧紧锁定在“安全”与“科技”上。由此,我们设置了连贯且层级分明的问题:什么是“安全”?如何保证“安全”状态?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区别是什么?科技在新安全问题中又占据怎样的位置?……解决一个问题,再面向新问题,是将理论扁平化的有效途径,这样,学生能够在40分钟内不断运用现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教师提示与网络资源的查找获得新认识。

对于这堂课的取舍,我们也立足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和潜力,并根据这门课的特点,尽量“减掉”繁杂的理论解释,着重“加上”时政热点或者历史案例,案例主要用于学生探讨,让他们有话可说、有理可辨。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要在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中获得新知,因而本课每个问题的设置都会尽量用耳熟能详的实例作为导入,如“阿拉伯之春”“钓鱼岛问题”“四警察的由来”“天安号事件”“湄公河惨案”等。

综上,这堂课的整体构思原则是:梯度问题为线索,热点实例为载体,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树立安全意识,以便接触和学习后续课程。

QQ截图20170502164617.png

QQ截图20170502164646.png

QQ截图20170502164657.png

QQ截图20170502164710.png

QQ截图20170502164722.png

QQ截图2017050216473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