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修炼引思促学的功夫——由“教书设计”到“用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02

 

 

修炼引思促学的功夫——由“教书设计”到“用书设计”

刘金生、霍克林、魏定敏

下面是一位政治教师对“国家收入分配——财政收入与支出”一课中部分内容所做的教学设计。

第一次设计(教书设计)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财政?

2.什么是国家预算?

3.什么是国家决算?

4.什么是财政收入?

5.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经专家指导后的第二次设计(用书设计)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这部分内容中有哪些概念?(概念: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2.动动脑筋: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和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讨论)

3.对国家财政合理集中与合理分配的问题(第四自然段内容),你理解了吗?请举例说明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一次设计中教师提出的6个问题和前面化学课的例子一样,目的只是让学生知道书上写了什么。这些“是什么”的知识根本不用教师在课堂上这么精心地教,把时间给学生,最多提一个总体的要求,让学生自己看书就可以了。

第二次设计体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与第一次设计有明显的不同。我们不难解读设计者的教学意图:

1.学习概念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和记忆概念的方式、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第二个问题“动动脑筋: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和理解这些概念”,就是做这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另外,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可以互相启发,也有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2.国家财政合理集中与合理分配的问题是这一段的难点,粗读过之后,似乎不难理解,但学生们不一定能真正明白。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可以检查一下他们理解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发现问题,在动态生成中实施教学。课堂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是新课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