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教育研究 >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优秀教育方法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妙引材料,激发兴趣的加油器

发布时间:2017-05-02

妙引材料,激发兴趣的加油器

高帆、李秀华

经典案例

大家都知道,政治课是最枯燥无味、最难教好的一门课程。但是,吉林油田高中的知名教师杨志福老师的政治课却总是上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们喜爱。

请看看杨老师讲解政治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一课的教学片段。

杨老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已经知道这两种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主体,但是现阶段我国还有其他经济成分存在,请大家先来看一段材料。”

投影屏上立即显示出如下材料,并配有图片:

198010月,中科院物理所陈春光等7位科技人员创办了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20年来,发展到现在,北京出现了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国有民营科技企业,也有“用友”“赛迪”等私有民营科技企业。民营领域包括了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等方方面面,从业人员30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8万人。全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1 593亿元,1999年技工贸总收入首次超千亿元,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的7成以上。

待学生们看完后,杨老师问:“同学们,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谁来回答?”

立即有学生举起了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发展很快,我家里用的电脑就是联想的品牌机。”

杨老师点点头:“对,私营企业也就是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虽然还是不容置疑的,但其他所有制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下面让我们再具体认识一下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请同学们回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属个体经济,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这一下,学生们顿时找着了方向,纷纷抢着答:“我家附近的成都小吃,有时候家里有事顾不上做饭就去那儿吃,我最爱吃那里的麻辣烫了。”

“学校里的小商店,我经常去那里买学习用品,距离近,很方便。”

“我表姐开的美容美发店,附近不少人都喜欢去她那儿做头发。”

……

杨老师十分满意:“同学们说得对。日常生活中的小商店、理发店、小吃部等均属于个体经济的范围,这些个体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利用资源、发展传统技艺、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体经济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除了这些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个体经济,还有一些在经济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下面大家再来看几段投影。”

投影屏上显示如下材料,并配有图片:

材料1:投影屏上显示出希望集团的相关图片

1982年,刘永言四兄弟为摆脱贫困,变卖家产筹资1 000元人民币起家,把一个饲养鹌鹑的小企业变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饲料生产集团。

2004年底,希望集团已发展成为以饲料为主,涉足电子、中央空调、建筑和房地产、电力、酒店、食品、金融、生物、化工、乳业、铝业等20多个行业,拥有200多个工厂的全国性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材料2:投影屏上同时显示出了学生们平时经常见到的一些图片,摩托罗拉的“M”标志,LG的显示器……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外国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像诺基亚、摩托罗拉、微软、菲利浦、三星、LG、宝洁、沃尔玛、松下等,这些外资企业涉及手机、家电、日常用品等各个领域,在他们自身获得强劲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激活了我们的国内市场。

播放完毕后,杨老师问:“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们仍旧争先恐后:“私营企业除了那种小店外,做的很大的也不少。”

“外国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也不错,我周围许多人用的手机都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的,三星的也不少。”

“微软的软件更不用说了。”

……

杨老师微笑了:“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所要说明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们的市场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下面,我们结合材料来进一步学习有关理论……”

活生生的现实材料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的最好工具。

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理论,学生们对这些无形的深奥理论往往缺乏一种感性认识。

但是,当学生们发现原来这些理论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自己还是“多种经济共同存在”的受益者时,他们就不再对之有丑陋的感觉,取而代之的则是喜爱。

案例分析

对于这堂政治课,杨志福老师完全可以像其他许多政治老师一样,不厌其烦地多讲几遍“多种经济共同存在”的市场体制。而学生们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印象也只会停留在课本上,在他们眼里也不外乎这节课多抄了几页笔记,除此之外,再没有特别的收获。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无形中把政治课定义成一门“老师课上讲一点,学生平时听一点,考试之前背一点,拿个及格没问题”的文字课,学生们往往将精力放在多背几道论述题上,却很少能对这门课真正提起兴趣来。

因此,在杨志福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那种长篇累牍式的说教,却看到了一堂“图文并茂”式的政治课。而学生们不仅对他引用的材料感兴趣,还能随时补充自己生活中的例子。

于是,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现实材料面前,学生们对“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最本质的认识:这种经济成分在现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事实上,引用材料说明理论,本来就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原则。课本上的理论也并非只是单纯的理论,它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果教师在授课中能随时根据教学内容,有机补充相关材料,诸如文字材料、媒体材料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通过出示文字和媒体材料,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所学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因此,杨老师的课才会令学生们爱听、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