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2
利用打油诗,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让课堂充满生活味,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而打油诗恰恰可以作为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种“调料”,有了这种“调料”,课堂教学的“盛宴”会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安徽省霍山二中政治教师涂修明在课堂教学中,常用打油诗进行小结,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他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使用打油诗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涂老师先做了这样的开场白:“一般来说,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要考虑一些问题,如消费什么、消费多少、以什么方式消费、消费后自我感觉如何等,这些问题总是伴随着消费者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叫做消费心理。今天,我们不妨就把教室当做聊天的地方,聊一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消费现象。”
接着,涂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第一个聊天话题:“生日与消费。”
“生日是一个人出生的纪念日,对每个人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不过,近年来,为生日过分操办、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很普遍。我想知道:你们过生日时是怎么消费的?你们对过生日高消费又是怎样看的?”涂老师首先问学生们这样的问题。
学生A首先说出他的生日过法:“不久前我过生日,过得很热闹,还收了不少礼物,在酒店里弄了好几桌,一个大蛋糕,两三层的。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可我妈说,就我这么一个儿子,过得热闹点儿没什么,别人这么过,我们也这么过,谁也不比谁矮三分。唉,我也没有办法。”
学生B说:“过去我们有的同学过生日请过我,你说不去吧,显得不够意思,但轮到我过生日,当然要回请人家,不然,多丢面子呀!”
学生C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过生日很有意义,亲朋好友围在一起,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这是一种时尚!大家不都这样吗?”
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对过生日的看法。
涂老师进行了总结:“从大家的话里,我听出来了,原来我们自身一点儿原因也没有,全是别人的原因,完全是身不由己?”
学生们连忙说:“也不对,当然,我们自己也有问题。虽说有时身不由己,但毕竟还是我们立场不坚定,追赶潮流,再加上商家的炒作,就随大流了。”
涂老师解释说:“追随时尚是人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往往能引发人们对某类或某种风格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这种消费心理叫从众心理。简单地说,不光大家这样,就连我也是这样。”
学生们急忙问:“老师,是不是说消费不能从众呢?”
“对这个问题还得具体分析,我们不妨讨论一下,是不是所有的消费都不能从众呢?”涂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供学生们讨论。
有学生说:“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不对。比如,2008年北京要开奥运会了,学习英语成为一种潮流,很多人花钱去培训英语,这样的从众消费有什么不对呢?”
涂老师赞赏道:“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要看消费行为产生的意义。我们不主张的是盲目从众。我用一首打油诗来小结:
从众不从众,
关键看意义。
有意赶潮流,
无意莫效仿。”
“好,下面,我们再聊第二个话题——‘校服,让我欢喜让我忧’。刚才,我的话题一出,很多同学都不由自主地彼此打量了一下。校服,是不是让我们欢喜又让我们忧呢?”涂老师问学生们。
学生D说:“我喜欢穿校服,校服是一种标志,我把它看做是我人生路途上的标牌。”
涂老师比较赞赏这一说法:“好!这一说法很有诗意,也很有哲理,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有!”一些学生喊道。
学生E说出自己的看法:“对校服我谈不上喜欢,时间长了也挺烦,天天这样,没劲!”
学生F说:“到学校时我穿,回到家我肯定不穿。不是我否定校服的标志作用,而是太没有个性。”
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说他们不愿意穿校服上学,穿校服是出于学校的规定,迫于无奈。
涂老师适时地引导:“展示个性,引起别人关注,这叫‘求异心理’,这种心理需求,有时要借助消费活动来满足。也就是在消费时,追求展示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效果。这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是求异、展示个性也是有限度的。你们知道‘张爱玲’这个名字吧?”
学生们都说:“知道,是一位著名的作家。”
涂老师问学生们:“张爱玲有一个最大的爱好,知道吗?”
有学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她喜欢穿奇装异服。”
“对。张爱玲在穿衣服时有她的想法,她认为穿什么衣服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引起别人的高度关注。她什么衣服都敢穿。有一次她就穿了一套寿衣去赴宴,把她的朋友吓了一跳。这样的求异,你们怎么看?”
学生F说:“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涂老师总结道:“你这样的评价是恰当的,我认为在学校还是穿校服好,回家了,展示自己的青春风采,张扬一下自己的个性也是应该的。但不能过分。我用一首诗来总结:
盲目从众不可取,
过分标新吓死人。
虚荣攀比活受罪,
理智求实乐融融。
好了,第二个话题就暂告一段落,我们再接着聊第三个话题……”
很快,一堂课就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本堂课中,讲消费的心理问题,涂老师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聊天的情境:围绕着过生日、穿校服等,引导学生从日常的消费,聊到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从消费的原因,聊到消费时的思维过程;从物质消费,聊到精神消费;从自己的消费,聊到作家的消费;从“虚荣心”“面子”聊到理智消费。聊完后,再用打油诗总结,学生自然记住了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