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基地解析

基地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解析

发布时间:2015-08-14

   抗战时期民兵用武器

 
地雷
民兵自制地雷

  冀中抗战的地道有多长?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据1944年冬不完全统计有1.25万公里。电影《地道战》的观众已逾18亿人次,可至少总长一万多公里的冀中地道里,曾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谁还能讲清呢?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记者在冀中寻访地道战遗迹,许多村庄的人都说村里原来有地道,甚至一些中年人小时候还进去过,但不少都在1963年发大水中坍塌了,余下一些也由于地道原本就不坚固,再加上多年无人修护,大都泯灭无痕了。记者只找到清苑县冉庄和正定县高平村两处地道战遗址。冉庄保存着3000米长的地道,为了保护和便于参观,多已重修过了。高平村的地道还有300米,也重修过。当年抗日军民挖出的至少一万多公里地道,也许更多要在保留的图文资料和亲历者的回忆中寻找了。60年过去,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已到了耄耋之年,从他们口中追寻已往的回忆不是件轻松的事。但静下心来,还是能从他们那喃喃细语中钩沉出往昔的峥嵘岁月。

  专家:抗日根据地军民用20余种游击战术以弱胜强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是革命战争影片《地道战》的插曲,记录了军民一心,用出其不意的地道战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的景况。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抗日根据地与太行精神研讨会”上了解到,地道战只是游击战的一种,有专家研究表明,当时的游击战术有20余种。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高春平研究后发现,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当时我军武器装备最差、生活条件最苦,斗争环境最恶劣,但是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团结一心,采取游击战术为主的灵活主动战法,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因地制宜、随时寻机、因敌而异,运用了“伏击战”“袭击战”“破击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货币战”“粮食战”“沟壕战”“交通战”“冷枪战”“围困战”“窑洞战”“石头战”“滚木战”“阻击战”“攻心战”“推磨战”“僧众战”“扰乱战”等20余种游击战术,打得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防不胜防。(编辑:姜志)

        来源:燕赵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