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基地解析

基地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秦皇岛烈士陵园展示

发布时间:2015-08-17

 来源:秦皇岛烈士陵园

  碑亭:石碑正面是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所题写的“忠魂永铸”,背面刻着烈士陵园修建始末。“英烈长存”“忠魂永驻”。碑文虽然简单,却有着深远的寓意。这些无名的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悍卫了民族的独立与尊严,他们浩气冲天的战斗精神与世长存,他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勋彪炳史册。

  烈士名录墙:位于主轴线的尽端,长70米,红色花岗岩的贴面,镌刻秦皇岛地区3860名烈士的名字。烈士墙东西两端空白处,代表无数的无名烈士。他们勇敢坚贞,虽然未曾留下名字,但是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

  碑廊展示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人士为革命烈士和秦皇岛地区重要事件的题词。

  第一幅题词,是毛泽东主席为革命烈士的题词,共三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死难烈士万岁”

  第二幅是林伯渠、彭德怀、朱德为烈士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林伯渠题词: “功昭日月气壮山河”;彭德怀元帅题词:“烈士之血革命之花”;朱德元帅题词:“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第三幅题词是专门为李大钊烈士和王尽美烈士的题词。包括江泽民为王尽美题词:“丹心常在浩气永存”。彭真题词:“杰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运动和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永垂不朽”。董必武纪念王尽美诗一首:“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恩铭指的是邓恩铭,是我党早期山东领导人。

  第四幅是为榆关抗战题词。有国民党政府原主席林森题词:“我武维(威)扬” 。张学良将军题词:“冒锋镝,殉疆场,孔子曰仁,孟子曰义;执干戈,卫社稷,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及“守土共存亡,先鞭作我三军气挥戈思勇决,信史传兹百世名”。

  第五幅是为冀东抗日根据地题词。毛泽东题词:“全国解放没有冀东不行,冀东没有李运昌不行” 。彭真题词:“冀热辽烽火”。曾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题词:“难忘冀东抗战难忘老区人民”。曾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题词:“冀热辽军民的光辉业绩永垂史册”。曾任中共华北局第三书记的刘澜涛题词:“冀热辽地区军民抗日斗争的光辉业迹永载伟大祖国的光荣史册”。

  第六幅和第七幅是为山海关保卫战的题词。包括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题词:“我军配合苏军解放山海关保卫山海关之战是我党进军东北的序幕”。时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肖克题词:“燕山子弟破山海关南征北战百炼成钢”;时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题词:“解放和保卫山海关战斗为我党我军争取先机之利进入东北建设东北巩固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

  第八幅是为辽沈战役的题词。我们把这一部分题词刻在这里,一方面,秦皇岛地区有一大批子弟随曾克林出关,在辽沈战役中牺牲。另一方面,秦皇岛地区的昌黎县城第三次解放,打响了辽沈战役第一仗。昌黎及北戴河车站被攻取,切断了北宁线。朱德题词:“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彭真题词:“为解放东北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曾任东北联军参谋长伍修权题词:“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人民解放军建立的辉煌业绩永垂史册”。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林枫题词:“烈士之血为反帝反封建而流,烈士之名以反帝反封建而寿”。

  悼念广场,它与纪念碑组成了陵园的高潮部分。广场长45米,宽41米。45米的长度寓示了山海关战役发生在1945年,先烈们英勇作战,用生命保卫了山海关。41米的宽度是为了纪念这次战役中牺牲的41位英烈,他们为国捐躯的的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怀念。

  在我们的前面,广场的中间,有一个圆型的地面铺装,与大的方型广场形成一个“天圆地方”的形式。“圆”则产生运动变化,“方”则收敛静止。设计中用圆代表秦皇岛欣欣向荣的变化;方则代表了现代安适稳定的生活,也寓意人们对革命烈士的怀念是永恒的。

  拱形烈士墓直径8.8米,是原山海关烈士陵园中唯一保持比较完好的文物。里面埋葬着在山海关保卫战中牺牲的41位烈士的遗骨。在这次改建陵园过程中,保留了烈士墓并进行大规模修缮,以告慰先烈英灵。

  墓地两侧对称的各建一个碑亭。亭内各树立石碑一块。这是西侧的碑亭,石碑正面是上将迟浩田亲笔题写的“英烈长存”,背面刻着市晚报原主编李守森撰文、市政协原副主席冯国华题写的祭文。

  革命烈士纪念碑

  是整个陵园的"灵魂"。现在的纪念碑是在原有纪念碑的基础上改建的。碑高19.48米,寓意1948年秦皇岛的全面解放。碑身的外形由多个长方体穿插构成,即体现了碑体的坚实,也显示了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碑顶的祥云图案表示了对革命烈士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碑身正面镌刻朱德总司令为原山海关烈士陵园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身背面镌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彭真为秦皇岛题写的“革命英雄纪念碑”。

  碑座四周由四块浮雕组成,分别代表了秦皇岛四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事件。东面这幅展示的是秦皇岛早期的革命运动。南半部分代表李大钊在昌黎五峰山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下卷,北半部分王尽美领导秦皇岛京奉铁路工人、港务工人罢工斗争。南面是第二幅,展示秦皇岛地区抗日斗争。秦皇岛地区军民在滦东大地,在长城沿线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西面是第三幅,展示秦皇岛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事,用第一关代表山海关解放,用宝塔代表昌黎城第三次解放。北面是第四幅,展示秦皇岛和平时期的烈士事迹。有勇拦惊马的刘英俊、勇救落水儿童的烈士和为祖国和平献出生命的烈士。

  这些画面采用金沙黄花岗岩,可以更好地展现烈士们为了人民的安定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情怀。

       编辑: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