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基地解析

基地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百团大战纪念馆解析

发布时间:2016-04-13

 来源:百度网

百团大战纪念碑

       百团大战纪念碑,矗立在阳泉市区南6公里,海拔1160米的狮脑山主峰上。这里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

       纪念碑包括百团大战纪念碑和百团大战纪念馆两个部分。纪念碑是由主碑、副碑、圆雕、题字碑、烽火台、“长城”等组成的建筑群。主碑与3个副碑组成一个巨大的箭头,指向石太铁路,寓意百团大战以破击正太(石太)铁路拉开序幕。东西两侧的4个烽火台与蜿蜒起伏的“长城”连接,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纪念馆分上、下两个展厅,展览分“惊世壮举,辉煌战果”、“英雄史诗,宏伟工程”、“不朽精神,深刻教益”和纪念百团大战的书画四大部分,珍藏有100多幅珍贵照片以及图片。

       为纪念“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1985年 4月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报请中 共山西省委批准,决定在狮脑山主峰兴建“百团大战纪念碑”。 “百团大战纪念碑”座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圆雕、两座题字碑、四个烽火台和长 227米蜿蜒起伏的长城组成,于1987年6月30日建成。

       纪念碑高40公尺的主碑 ,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 。主碑的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百团大战纪念碑全局彭真的题词是“战绩辉煌,永垂史册”;徐向前的题词是“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薄—波的题词是“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 第一座题字碑正面是“ 百团大战纪念碑” 七个大字,背面镌刻着“百团大战示意图”。第二座题字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着《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和《狮脑山战斗纪略》。

       整个纪念碑建筑群,结构严谨,美观新颖,气势雄伟,威严壮观,反映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的宏伟气魄。在纪念碑周围是林木繁茂的狮脑山森林公园。公园内建有供人们游览和休息的狮子阁、钟亭、蘑菇亭,还有修复了的禅岩、蒲台两座古寺,使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狮脑山峰更加壮丽、秀美!

      为了缅怀抗日英烈的丰功伟绩,于1987年6月30日竣工建成百团大战纪念碑、“长城”、钟百团大战楼、蘑菇亭等建筑群。纪念碑座北朝南,从低到高,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园雕、两座题字碑、烽火台、“长城”组成,整个建筑群占地25亩。最高处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平台,平台中心高耸着大理石主碑,三角形的角上各一座副碑。主碑与三座副碑以及两座题字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石太铁路,寓意当年百团大战以破袭正太(石太)铁路拉开序幕。主碑高40公尺,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寓意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抗击外敌的革命精神。三座副碑,形如军旗,象征着参战八路军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三支大军。三座副碑之间相距105公尺,寓意着参加战役的105个团。3座副碑上镶着6块巨大的锻铜浮雕,生动地反映了百团大战中军民“出击”、“破路”、“攻坚”、“支前”、“转移”、“胜利”的情景。由三角形平台往下,从第一座题字碑到主碑之间形成了三个阶段,寓意着百团大战经历的三个阶段。再往下沿东西两侧设有4个烽火台,由227公尺蜿蜒起伏的“长城”连接,寓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阳泉市委、市政府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团大战纪念馆”,整个展厅总面积301.4平方米,共展出照片126件138幅,绘画5件,书法10件14幅。

       1997年,百团大战纪念碑(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使其真正成为百姓欢迎胜利的八路军阳泉乃至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这里,春日山花烂漫;夏季凉风习习,浓荫蔽日;秋来天高气爽,红叶遍野;冬季银装素裹,万绿丛丛,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森林公园,成为阳泉人民和八方宾客旅游踏青、登高望远,鸟瞰市区全貌的惟一景区,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