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基地解析

基地解析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龙华烈士陵园解析

发布时间:2016-04-21

       龙华烈士陵园建有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烈士就义地、碑林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干部骨灰存放区和游憩区共8个功能区。纪念碑矗立在陵园主轴线上,其正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丹心碧血为人民”7个大字。纪念馆分8个展厅,以1000余件文物和大量照片、图片,展示自鸦片战争以来,为“独立、民主、解放、建设”而战斗和牺牲在上海的200多位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烈士纪念堂安放着500余位烈士的骨灰,堂内设有一幅题为“碧血”的大型瓷版画,是先烈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陵园内有全国著名雕塑家塑造的10座大型纪念雕塑和集当代书法大成的龙华烈士诗词碑林。

       公园主题、主轴线、主体建筑相交融;昨天、今天、明天交接,建筑、园林小品、雕塑艺术相辉映。突出地把园林建筑、纪念碑、纪念馆三组特定纪念建筑群与植物配置结合起来,以相应的植物风姿来烘托景区的主题内涵,园内有大草坪,大面积的松柏、香樟、红枫、桃花、桂花、杜鹃,使陵园呈现"春日桃花溢园,秋日红叶满地,四季松柏常青"的景色。
       园门内广场保留了龙华公园原有的一片香樟密林,外围散置龙柏、罗汉松等大树,下层配置冬青等小灌木。
       龙华观桃是上海历史上有名的胜景,在陵园大门东侧有大片桃树林,种植碧桃、垂丝桃、寿星桃等品种500余株,周边内侧还种有红花夹竹桃。每当三月,但见落英缤纷,与龙华古塔交相辉映。"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红一般红"更使桃花与陵园联为一体。
       南北主轴线甬道两侧密植高大龙柏,圆柱型树冠绵延成两道绿墙,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外面两侧是两排四季常青的雪松和叶色鲜红的枫树,下层地被种杜鹃花。体现出整个陵园的主体意境。甬道中段两旁对称的大花坛中,满坛鲜花簇拥在烈士纪念碑前。
      东西副轴线与南北主轴线垂直交错,成为东西向的林荫干道,两旁以广玉兰为主调树种,配置茶花、八角金盘、八仙花等花灌木。副轴线东段伸入碑林区全部植竹丛,象征烈士的高尚气节。另一条副轴线位于西北部,绿化以墓地为主体,列植蜀桧柏作为背景树,墓地前面铺常绿草坪,四周群植腊梅、南天竹、桂花、石榴、紫薇等。
纪念瞻仰区:陵园中部、南部的南北主轴线上,大门广场内有传统特色的门楼,楼顶上为邓小平所题"龙华烈士陵园",门外广场东侧保留红岩,象征革命烈士威武不屈的英姿。门内香樟林后为三层逐层升高和逐层向两边扩大的平台。第三层广场正中,一座用红色花岗石筑成的巨大横幅由鲜花凌空托起,碑正面镌刻"碧血丹心为人民",反面为碑文。纪念碑后面是纪念馆,呈金字塔形。第二层平台两旁,有"独立、民主"、"解放、建设"两组主题雕塑。
       碑林遗址区:在陵园东侧,紧依龙华古寺。共由两座碑亭、四座碑廊、两座碑墙和大型梯形式花坛组成。入口处是一座名为《且为忠魂舞》大型烈士群雕,底座镌刻毛泽东手书的《蝶恋花》,两座碑亭皆为方形,攒尖顶,亭中央各立一根四面有碑文的碑柱。碑廊外一侧建有对称的两座碑墙,一墙镌刻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手迹;另一墙镌刻烈士诗文29首。在茂林修竹间,还竖立数十块保持自然形态、大小不等的石林碑刻,星罗棋布,自然成林。
       就义地及地下通道:位于陵园东北隅,南衔遗址碑林区,西临纪念瞻仰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墓区:由烈士纪念堂和烈士墓地及无名烈士墓组成。烈士纪念堂造型别致,圆形的顶部是斜面几何形钢架玻璃天棚结构,墙面内外共有三块"百年英烈历史浮雕",纪念堂内有一幅瓷版画,主题为"碧血",取材于春秋的碧血丹心。墓地分东西两块,内植草皮。
        11座大型雕塑与纪念广场坐落于南北主轴线上。这里安葬着顾正红罗亦农赵世炎林育南李求实等1600余名烈士,并建有申城第一碑林,占地20多亩,分南北两排,各长54米,遥相呼应。南壁碑碣,为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北壁碑收录了上海烈士的革命诗文。
      龙华烈士陵园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主题、主轴线、立体建筑的融合,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交替。红岩石、入口广场、园名牌楼、纪念桥、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馆、无名烈士陵等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园的南北主轴线上。入口处的红岩石,以其特定的思想意蕴点出了陵园的人文主题;纪念广场是陵园的中心地带;纪念馆以四层素色花岗石阶梯与金字塔型的蓝色玻璃幕墙和谐组合,于庄严凝重中透出明朗开阔的意境。这些建筑成功地营造出陵园独特的纪念氛围,并以其庄重大器、中西合璧、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风格,使龙华烈士陵园成为上海标志性纪念建筑。
       陵园四季林木苍翠,入春桃花盛开,从农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的半个月里去龙华瞻仰烈士,观桃花,敬香登塔逛庙会已成为上海人的习俗。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