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09
秦山,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中三十里处,因山形似琴原名琴山,又因东西二峰形如双乳,俗称为奶奶山。《史记》载,秦始皇东巡至此山勒石而去。由此而有“秦山”之谓。《续汉书•郡国志》载,秦山“去岸百九十步,有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八寸,原八尺三寸,一行十三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 “珠台既泯沫,神路空蜿蜒”,说是的秦山二景:“授珠台”和“神路”。《述异记》云:“秦始皇至东海,海神捧献于帝前,尽海畔有秦始皇受珠台”;“秦始皇筑石桥(神路)于海上,欲过海观日出处”。今“受珠台”台址无存,而“神路”仍在落潮时沿此路淌水可直上秦山。
诗词赏析
秦 山
董杏
长生误听祖龙来,驱石洪涛辇路开。
寂寂海灵残殿在,早潮去尽暮潮来。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十一
【作者简介】
董杏(1573—1656),字岁星,又字瀚与,号星为,系明代中期诗人董志毅之子,赣榆人。明天启二年(1622)岁贡生。好学能文,工琴,善隶篆,有时誉。崇祯十三年(1640)由休宁训导迁镇平县教谕。撰《续赣榆县志》。《嘉庆海州直录州志》、《云台山志》等录其诗。有,《遂初集》、《溟海群珍稿》、《海阳游稿》等。
【赏析】
这首诗讽刺秦始皇误听徐福长生不老药之说,而到秦山岛来,驱石成桥,开出“神路”,结果终不免一死。如今传为仙人送珠给秦始皇的“授珠台”空剩遗迹,只有潮去潮来依然没变。
“祖龙”,指秦始皇(“祖”,始;“龙”,人君之象。谓始皇)。“海灵残殿”,指秦山岛“授珠台”遗迹;“灵”,神。此诗讽古伤今,境界苍凉。
再游秦山
匡翼之
吾生真欲访丹邱,不惮乘槎续旧游。
古径竹深难见日,水乡殿晚易生秋。
昔逢樵子还青眼,前度刘郎已白头。
正喜烟波开四面,好于西北望龙楼。
——《嘉庆海州直录州志》卷十一
【作者简介】
匡翼之,字敬敷,号云溪,别号卓山。祖籍膠州(今山东诸城县),生于赣榆。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曾巡按贵州,千户王寿豪强犯法,查得其状,考问之,忤当权宦刘瑾,改四川副使。历官御史、苑马寺卿,官终广东按察使。卒年六十二岁。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仕途失意,再游秦山时。秦山,位于赣榆县东十公里海域中,与今海头湾浴场相望,是一座呈古琴形状的山岛,故又有“琴山”之称。《江南通志》:“秦山,在海中,去岸四十里,旧传秦始皇登此勒石而去。水底有神路三十里,阔数尺,由岸直抵山下,故老谓始皇筑。洪波浸激,迄今不圮,潮落可搴裳而涉也。山上有碧霞宫,授珠台,因春融屡现楼台人物之状,与登莱海市无异”。
诗中所咏“丹邱”,为神话中神仙之地,昼夜长明;“乘槎”,乘坐木筏;“青眼”,指人高兴时正眼看人,黑眼珠在中间。此谓友好相待,用阮籍能作青白眼之事(见于《世说新语•简傲》刘孝标注);“前度刘郎”,自喻,用刘禹锡“前度刘郎又重来”诗意。
诗人再游秦山,真想乘槎浮海,寻访神话中神仙所居的丹邱,抒发其眷恋秦山自然风光、排遣宦海浮沉之感的复杂情怀。
民间传说
秦始皇登秦山
赣榆为秦时立县。秦始皇划全国为三十六郡,赣榆属琅琊郡。这琅琊郡里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叫安期生,曾经跟沙上丈人学道,能呼风唤雨,除灾解难。他和当地方士徐福、卢生有些来往。
这个安期生,以卖药为生,常年在沿海一带周游。谁家老人风寒腿痛,他给两味药一吃就好。他只为人家治病,从不收人家分文。
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东巡了。上邹峄山、封泰山,南来琅琊郡阜乡亭观沧海时,正好碰上这个安期生。秦始皇一心想长生不老,安期生满肚返老还童之术,两人一见如故,一谈就情投意合,不在意谈了三天三夜。安期生又介绍朋友徐福,徐福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可求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急忙下令徐福造海船,率三千童男童女下海寻长生药。秦始皇在这里住了三个月也没见徐福寻药回来。他还有事缠身,安期生更要云游他乡,谈一下就各奔东西。秦始皇钦佩安期生道业,临别时赐给安期生黄金千两,白玉千块。安期生把赏赐全留在阜乡亭里,分文未取,还给秦始皇留下赤玉鞋一双,这是一种宝物,穿上它,可日行千里,这算是对秦始皇的一种报答。又给秦始皇留下一封信,说:“往后数十年,在蓬莱山下可以见到我。”
安期生走出阜乡亭,把两只宽袖一挥,乘风走了,谁也不知道他飘向何方。秦始皇一干人等,有文臣、有武将,一个个都在亭子里发呆,只好收起黄金白玉,拿起赤玉鞋,收起安期生的留书,长叹一声上车赶路了。
秦始皇回到咸阳,日夜思念,坐立不安,又想到琅琊郡来,一是看徐福回没回来,二是看能不能见到安期生。哪里能等数十年,就是数十天也等不及了,选吉日,再次东巡,直奔琅琊郡,要去海中登仙山,觅瀛州,寻蓬莱,要找到徐福和安期生。大船航行不多时,就看到奶奶山了。秦始皇心中大喜,叫船工把船篷扯起。也算秦始皇运气,船在海上,顺风顺流,转眼就到了山根。停船登山一看,呵,好一个人间仙境。秦始皇带领文武大臣,前呼后拥,顺小路向山上爬去。
山顶上有座大庙,庙门上有“碧霞宫”三字,可里面并无道士,秦始皇叫人四下搜寻。山前山后寻遍了,也没见徐福和安期生的踪迹。秦始皇叹了口气,心想看这样子在这山上是找不到他们了,就叫人竖石碑一块,碑前刻“水天万里”,碑后刻“洪波浸激”,作为纪念。
秦始皇又见山东海边上有两个三丈多高的大石人,忙对宰相李斯说:“竖个碑,立‘秦东门’阙,就叫这两个石将军为秦国把守东门吧!”石工们刻碑,响声震动龙宫,龙王派虾兵蟹将前来探看,回去报告说秦始皇在奶奶山观海。海龙王大为震惊,立即派大太子到奶奶山修建一座“受珠台”。龙王亲自到奶奶山献宝珠一颗给秦始皇,以示敬重。秦始皇得到宝珠,想在山下修一条神路,去龙宫探奇。可修了二十里,潮涨水深,不能再修,就是修起的也被水淹没了。秦始皇在这里玩了多天,没有找到安期生和徐福。
回到京都,他还是忘不了徐福和安期生,继续差人入海查寻,多年也没找到。过后奶奶山就改名叫秦山了,不就是因为秦始皇来过吗?
(孙汝元 张义壮 搜集整理)
来源:中国校本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