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美丽的禹山传说

发布时间:2014-09-10

 

禹山和殛鲧泉 

禹山早先有座鲧王庙,供的是鲧的神像。古书说鲧是大禹王的父亲,是四凶之一。其实呢,鲧原来是个渔民,这鲧字,本是鱼字旁加个系字,系就是钓鱼的丝绳子,所以说他是个钓鱼的渔夫。尧舜时候,天下发了二十二年的洪水,到处是一片汪洋,老百姓受了不少水罪。俗话说靠河识水性,鲧是逮鱼的,他看黎民百姓都要给水坑害死了,就自告奋勇治水,日夜不息,开初有些效果。这事让舜帝知道了,认为他是贤人,就派他为天下治水总管。鲧南跑北奔,到处打埝筑堤,一天没闲过。哪知洪水越发越大,鲧筑的那些堤埝,临了都给大水鼓倒了,下流头的人自然又给淹死了不少。天帝听说鲧偷了息壤,治水无功,很是恼怒,大骂鲧凶顽无能,一气之下,就派祝融来殛鲧,就是杀他。鲧这时治水已到禹山。祝融是火神,赶到禹山时,看鲧正在埋埝,不容分说,捉住捆了。鲧眼望洪波,两泪滔滔,暗恨自己九年大业未成,实在对不起百姓。祝融抽出剑来,想先寻个物件祭祭宝剑。四周一瞅,满山荒凉,尽是石头。无奈何拔剑朝一块巨石上砍去,“嚯,嚯,嚯!”三道寒光,就听“嘎叭叭”三声响亮,这块石头齐崭崭裂开三道缝。祝融把鲧杀了。鲧的热血滴在山头上,不多时便渗出一汪泉水。这泉水清滟滟的,一年到头流不断绪,闻闻有股血腥气,牛羊不肯饮。后人称之“殛鲧泉”。

鲧王的尸首在禹山躺了三年,也没烂。天帝知道这事,又命令天神拿把“吴刀”来剖他肚子。天神将宝刀朝鲧的肚子上一劈,“呼啦”从鲧的肚子里跳出条虬龙,这条虬龙就是后来的大禹。

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平治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功劳很大。后人曾在这半山腰建造鲧王庙和禹王庙,常年香火不断。

传说鲧生了大禹以后化成一只三脚鳌,跳进“禹渊”里去了,从此没了消息。鲧治水的一颗热心未泯,就化作一股热水,长年不绝往外流,便成了禹山温泉。

至今,禹山留有“三劈石”、“殛鲧泉”、“禹渊”、“祝融晾汗石”、“鲧禹庙”等遗址,还保持不吃鳖的习俗。

  杨二郎担山赶太阳

在上古时候,禹山这里本来是沭河的入海处,沃野千里,并无冈峦。有一年,天上出现了12个太阳。炽热的阳光把大地烤得石裂缝,地冒烟,人们辛苦种的庄稼,在太阳的照射下都枯黄了。眼看着百姓将被饿死、晒死,就在这危难关头,有个叫杨二郎的小伙子出现了,他勤劳勇敢,而且为人忠厚诚实,力气还特别大,大得能搬起几座大山;他有一双飞虎鞋,穿上它能翻山跨海,日行千里。二郎哥望望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决定除掉这12个太阳。于是他就砍了一棵千年古树作扁担,把太行山的12座小山装进两只大筐,穿上飞虎鞋,挑起担子去追赶天上的太阳。眼看天上那12个太阳被二郎哥追的只剩下两个,这时的杨二郎实在是又累又渴,可他还是使出全身的力量把筐里的两座山搬出来,却只压住了一个,另一个压偏了。压住太阳的这座山就是现在的禹山。由于禹山下压着一个火热的太阳,底下的水就被它烤热了,所以在禹山南约七公里处便冒出了一个东海温泉。因压偏而逃脱的那个太阳藏在马苋菜(百姓叫马菜)底下。这时蚯蚓(百姓叫蛐蟮)来报告二郎哥:“吱——嘎,太阳藏在马菜底下;吱——嘎,太阳藏在马菜底下。”太阳听了发誓说:“蛐蟮,蛐蟮,你听着。叫你不说你偏说,出来就晒你干豆角。”所以蚯蚓长年躲在地下不敢出来;相反,马苋菜却能在大旱年份保持丰润的姿态。这里还要说的,那座被压偏了的山就是禹山东去十余里的磨山;那条扁担呢,就是现在贯通禹山和磨山的公路。

  禹山山势陡峭,千年古松茂密成林,山前约有十万平方米的湖水。说起这一片湖水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

上古时洪水滔天,民不聊生。舜帝命鲧去治水,鲧采取不断加高河沿的办法,使河床越淤越高,最终堤岸被水冲垮,淹死无数黎民,鲧因此被舜帝殛杀,死在禹山之顶。鲧治水多年不成功,最后遭到殛杀,他冤气不散,死后,他的血液变成了一涌泉水,人称“殛鲧泉”。 殛鲧泉有面盆大,常年不干涸。古书上说鲧死后变成三条腿的鳖,住在这个泉中,所以殛鲧泉每遇阴雨天气,泉水便腥不可闻。这泉水便一直流到山前,形成了一片浑浊的湖泊。后来,舜帝命鲧的儿子大禹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采取疏导的方法,治水终于成功了,禹山前的湖水也漫漫地变得清澈了。现在人们在湖里放养了一些鱼虾,天旱时还利用湖水进行灌溉农田。

传说时代的著名君主,大都与龙有着说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渊源关系。尧在位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大洪荒,到处是洪水泛滥,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鲧去治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的办法治水,劳而无功,被愤怒的天帝杀死在禹山,而烛龙刚好是这里的守护神。禹山这地主阳光照不到,常年靠烛龙嘴里含着的一支蜡烛照明,因而鲧的遗体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鲧会复生找自己报复扯皮,真实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个名叫"吴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着宝刀下界啐鲧之尸,当吴刀剖开鲧的肚腹时,突然从里边咎出一条虬龙,长着一对尖而锋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腾跳跃了几下,顿时成了一条大龙,它就是鲧的儿子--禹。说也奇怪,禹出生之后,鲧的身子就滚下羽渊,化成了一条蛟龙时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  

禹继承父志,终于降服了洪水,获得了万民的敬仰,后来,年迈的舜顺乎民意,把王位禅让给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开国君主,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龙天子"的历史依据之一

关于禹山,还有一令人感慨的传说。相传鲧原是白马神投胎,立志解救民众于水难,他在天帝的宝库中偷来可以伸缩无边的宝物“息壤”,用以堵水。后被天帝知晓,逐派火神擎火焰至禹山,将鲧杀害。鲧死后三年,尸首不腐。只因他壮志未酬,凭一腔怨气与志气,其尸首历经三年风吹雨打不腐的原因,只为保护腹中孕育的胎儿,希望新生命继承他未竟的事业。消息传至天庭,天帝甚觉奇怪,令火神再次下凡。

于是火神驾火焰再至禹山。火神刀剖鲧腹,刹时奇迹出现,只见一英俊小伙子从鲧的腹中缓缓站起。他就是华夏民族第一个朝代——夏朝的第一个君主,后来的治水英雄大禹。鲧被剖腹的尸体既刻化作一条黄龙,黄龙径直跳入了禹山下的羽潭。这是一条平凡的龙,它全部的精..神都已传给了儿子,黄龙悄悄蛰伏在渊水深处,它要亲眼看到儿子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救天下万民于洪灾之中。

传说古时候,一位挑夫路过禹山,见风景优美,便上山游览,看到山顶祭鲧泉中不断冒出热气腾腾的水,感到很奇怪,他用扁担插入泉中,想试试究竟有多深,一不留神,扁担掉进泉眼中,怎么也找不到,最后挑夫只好折了根树枝作扁担赶路。

几个月之后的一天,这位挑夫来到海边,在海滩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根扁担,竟是几个月前掉进禹山泉眼中的那根扁担。

       来源:中国校本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