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风俗

乡土风俗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港城风俗

发布时间:2014-09-12

生育习俗

一、孕前四大忌

忌手对手接盐。从童女时开始到中年时期,妇女不能手对手地接递食盐,否则,接盐者将来生孩子会难产,胎儿会“下马生”(两腿先出母体)。

忌“空肚子”进“暗房”。即未孕女子不能进产房。未满月的产房总是闭得不透风、不透亮,故称“暗房”。刚生过孩子的产妇称“空肚子”,未孕女子亦称“空肚子”,空空相见,主未孕女子一辈子“空肚子”。此俗同忌于幼女。

忌新人见“红人”。未满月的产妇叫红人,刚出嫁未满月的娘子叫新人,双方若无意中相遇,新人要赶快先解开自己的一个衣纽,这叫“解怀”(俗称妇女生孩子叫“解怀”或“开怀”),新人解了怀就表示自己也要开怀生孩子,否则撞见了红人,自己就会一辈子不“开怀”。

忌红人相见。如果同一院内有妯娌、姊妹或相邻之家有两个妇女同时生孩子,在月子里又不可避免地要见面,就必须事先安排妥当;产后第一次见面时,两个生了孩子的妇女要相互抛、接柳条编的小斗,民间称小柳斗为“小升子”或“升筒子”,谐音“生子”或“同生子”。

二、有喜五不许

怀孕,俗称“有喜”、“怀胎”、“怀着了”,又叫“嫌饭”、“害伢子”、“害着了”。

不许敞裤脚。妇女怀孕后无分寒暑四季,均把裤脚用鞋带子扎紧,防止裤脚进风。

不许夜间在室外。任何季节,只要晚间天空出现星星,孕妇便不能在室外活动。

不许跨水牛根子。根子,就是牵牲畜的粗绳。这些“根子”不用时便随便扔子场边路口,常人可以从上跨来跨去,但孕妇不能跨。

不许坐在囤粮食的摺子或任何绳子上。因为“摺”谐音“折”,有“夭折”之嫌;坐了绳子,孕妇生育时肠子会盘绕在婴儿身上,俗称“盘肠生”,此忌最严。

三、三吃七不吃

三吃:多吃苹果、桂圆和煮鸡蛋。

七不吃:一不吃兔子肉,二不吃驴肉,三不吃麻雀肉和蛋,四不吃鸽子肉和蛋,五不吃鳖肉,六不吃鳗鱼,七不吃泥鳅。

四、埋衣胞

胎盘俗叫衣胞,是一个人的根,必须把它埋在地下,使其扎根生长。衣胞埋在哪里,人的根就扎在哪里。男孩的衣胞要埋在家屋门坎里面的地下,或埋在父母的床前。女孩的衣胞埋在大门外。

五、洗三

婴儿出生第三天上午,要由原接生婆或有经验的老年妇女,为其洗澡去脏气,又名去胎气,这叫“洗三”。

六、凑百岁

新生儿满一百天,要有一番庆贺,富人家大宴宾朋,赴席者要出贺礼,名目是给孩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过百岁。一般人家孩子过百天,在庄邻中凑一百家钱粮(象征性的),表示孩子吃了百家饭穿了百家衣。这叫“凑百岁”。

嫁娶习俗

一、聘媒

无论男孩女孩,六岁到十二岁间家长要托人“提媒”,又叫“提亲事”或“提个头”,即聘媒。被聘的人叫媒人。民间聘媒有两种情形,一是庄邻中有的人擅长做媒,经他做媒的一般不出大差错,大家信得过;二是一方事先相好了对方,托与其相近的人去作阀,俗叫“穿针引线”。提媒定亲,有三件事须要讲究:一是门当户对,二是袖笼门风(本地称狐臭为“下风”,俗谓“袖笼不干净”),三是男女双方的年龄问题,最好是同龄。

二、合婚

    经媒人说合,条件相当,双方家长基本同意之后,要请人(私塾先生或专门从事此行的人)合婚。合婚是将男女双方十二生肖相配,再以两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干支共八个字推算能否成婚,故合婚又叫“掐八字”。合婚分上中下三等。上婚:青龙黑猪上等婚,男女相合亲如宾;中婚:红蛇白猴满堂红,合婚相配乐融融;下婚:青涂白狗古来有,合婚相配能长久。属相上不能犯四大忌:“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绞,鸡犬泪交流。”还要以男女双方的“五行”命相推断是相克还是相生。歌诀是“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和“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先确定双方的命相,然后再看是相生还是相克。只要五行相克和犯四大忌,都不能成婚。

三、送日子

喜期既定,男方应及早把喜日子开在红纸上,请媒人送给女方,以便早作准备,这叫“送日子”。如果在开生庚时女方家作梗,男方往往在送日子时相应回报,迟迟不向女方家送日子,挨到临近喜期才把“日子”送去,使女方家因时间仓促而作难。不过,“日子”送得太迟了,也会遭到乡里非议,影响将来男女双方的亲戚关系。  

四、压床

喜被套好放在床中间,枕头放在床两头,从此就不能空床。“全面奶奶”用五升斗,下层装麸皮,上层装大米,再放些糕果、枣栗、花生,斗中插一杆小秤。这样装成的斗,叫米斗。在喜事中,米斗是不可缺少的吉祥镇邪之物。凡喜床上无人时,就要放上米斗压床。

催妆的晚上,新郎一定要睡在喜床上,但喜床上又不能只睡一个人;按婚俗要四个男童一起睡在喜床上,俗称“压床”,又叫“滚床”。压床的孩子可以把塞在被、枕角的果子吃了,还可以在床上撒尿,若把新被褥尿湿了,就预示新娘当年可生贵子。

五、哭嫁

    新娘上轿后离家之前,母亲、姊妹、嫂子等要向着新娘子哭,这叫“哭嫁”。一般是母亲主哭,其余人陪场做做样子,图个热闹、好看。母亲哭时,嘴里要不停念叨,除心疼难舍之类的话外,主要是交代女儿应注意的事,诸如孝顺公婆,敬重女婿,早晚注意什么,做饭做菜注意什么等。俗说女儿出嫁时没有哭嫁会生哑巴孩子,妈妈哭嫁越是念叨的多,女儿将来的孩子越是伶俐。

六、耍大伯头

    本地俗规:长辈人不进晚辈房,尤其弟媳不能与丈夫的哥哥(俗称“大伯头”)搭话。有“大伯头,烂冬瓜,见了不理他”之谣。闹房高潮时,有的把公公叔公等抓到新房说喜话捉趣。耍大伯头是件令人捧腹的事,因此,凡是弟弟结婚,哥哥事先均要设法躲藏起来。 

丧葬习俗

一、打喜材

棺材又称寿器、寿材;人死后置办的叫寿材,活着时置办的叫喜材。家境尚好的人家,子女为显孝心大多“打喜材”以为老人冲喜增寿。打喜材也是为了“临时不作难”。打喜材按喜事办,讲吉利。开工之日放鞭炮,说喜话,喝喜酒,吃喜饭,给(木匠)喜钱。

二、剃头洗澡

    人临死前要洗澡,男的剃头刮脸修胡子,女的洗头梳正发型,讲究“清清而来,清清而去”。俗语有“想死先把头剃剃”只说。

三、送老衣

人死时从里到外穿一身新衣服,俗称“寿衣”(又称“送老衣”)。寿衣在人活着时做好,将死时穿上。俗说死后穿衣,亡人带不走。断气时穿新衣得新衣,穿旧衣得旧衣,光着身子死在被窝里,就是赤身而去。送老不能穿衬衣,只能是小棉袄外套大棉袄,外面再罩大褂。穿衬褂衬裤会使后代人丁不旺,且受穷。

男寿衣用青蓝色,显庄重。女寿衣用红绿两色,配大花裙子,亡人作新娘打扮。无论男女,寿衣的袖长要能盖住手指,俗说亡人手指伸出袖口,后代不是做贼就是讨饭。

四、送汤

    送过“倒头汤”后,每天早中晚仍然要为亡人送汤。送汤一般送到土地庙,庙中立一纸糊的亡人牌位;或在家门前用芦柴围成一个临时的土地庙,内设香案,立上亡人灵位。每次送汤所有戴孝人都要参加,按辈分排成长队,由长子手拿引魂旗引路(若亡人为女性由长媳执旗领路),要连续三天共九次,最后一次叫“了汤”,又叫“齐汤”。送“了汤”时,引魂旗要放在土地庙内的亡人牌位前,不能再拿回家,然后用白纸把土地庙门封住,等候起程。

五、摔老盆

    棺材在门前抬起时,原来用以烧纸的老盆,由所有孝子双手抓起,在棺材头前摔碎,叫“摔老盆”或“掼老盆”。掼老盆是后代行孝道和继承遗产的主要依据。参与摔老盆的人越多,亡人越有福气。若亡人终身无子女,谁愿意摔老盆谁就继承遗产。实在没有人摔老盆,则把老盆放在地上用棺材压碎,叫“自掼自得”。

六、报七

    孝子每天早中晚三次在七桌上放一碗饭、一双筷子,烧纸磕头,叫供七。每逢“七日”的前一天和当天晚上则要用三碗水饺祭奠,叫“报七”。 

节日习俗

一、栽摇钱树

摆供时在供桌左端,放一盆米干饭,叫“聚宝盆”,盆内插一带叶的柏枝,在柏枝上系满花生、白果、红枣、栗子、桂圆等等,叫“栽摇钱树”。结供时撤下摇钱树,果品分给孩子们吃,叫“吉祥果”。也有人家用一棵完整的鲜竹,牢插在院内,竹枝上除喜庆果品,再系些铜钱、铜板、钞票等,年初一早晨摇晃竹竿,家人在竹下拾取掉下的钱、果,谁拾得多就会发大财。“聚宝盆”、“摇钱树的气派成为贫富的标志。

二、压锅

年三十晚上在所有的锅、碗里均放上豆腐、桂片糕和两棵葱,叫“压锅”。意在一年到头锅里不空,有饭吃。新年第一次揭锅看见豆腐,意在“逗富”、“都富”;桂片糕和葱表示“富贵步步高”,葱茏旺盛,全年生活从从容容,不结结巴巴。此外还要把所有工具都放上两棵葱,叫“压喜”。

三、讨童口

民谚说“小孩嘴里讨实话”,相信“童口”灵验,特别是早晨最灵。年初一早晨的“童口”,能主全年福祸。

四、初三抢水

年三十晚上,家家要把水缸挑满,初一、初二两天不能打扰井神,让井神平安过年,初三给每家“平安水”(有的地方是初二给“平安富贵水”),谁第一个挑得,则最灵验,主全年家中人口平安,所以初三早晨,家家到井上抢水。

五、洗百草汤

端午节早晨要趁着草梢上还有露水时,采集各种杂草和嫩树头(其中一定要有香艾、臭椿、菖蒲、癞蛄棵、益母草等中药材),混在一起煮水,叫“百草汤”,又叫“杂树汁”。每个孩子都要用百草汤洗澡,主夏天不生病、不害疮。也有人把这些杂草经正午时太阳暴晒后,挂在门旁长期辟邪气。

六、六月六晒宝

民间有“六月六晒龙衣,湿了龙衣四十天不干”之说。传说这一天是龙宫里亮宝晒衣的日子,如果下雨会连续下四十天。大户人家在这一天,把家中收藏的人参、鹿茸、珍珠及细软、丝裘等珍宝,全部拿出来在堂前院内晾晒,叫“晒宝”,又叫“亮宝”。这一天亮宝晒衣能沾上龙王的光,使家道更发达,一般人家也要把被褥冬衣全部晾晒一边,以防霉烂。 

宗戚习俗

家谱

“家谱”,又叫“家乘”或“宗谱”、“族谱”、“谱牒”,主要记载宗族的世系分布,祖宗家训等。原有家谱,将后人按世系纳入谱内,叫“续家谱”。新建家谱,叫“创家谱”。续、创家谱,都须由本族中有威望人的发起倡议;推出“联宗人”到各处考明世系;再邀集各支系族长共同商讨集资作谱。

家谱序言,须简要阐明宗谱的意义和作谱方法。

“谱要”即修宗谱的要求,如“八要”、“十要”、“十二要”不等。

谱例:修谱时要根据宗法原则和本族传统,制定统一范例,包括对旧谱进行修订的说明。

“谱禁”即说明本族中什么样的人禁止入谱。

“谱规”即对本宗谱的有关规定。

         来源:中国校本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