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4
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去影
哈萨克族舞蹈“吾尔铁克(哈萨克语里兽的意思)”是一种木偶式伴奏舞戏,最初起源于对动物的崇拜,后来慢慢演化成一种舞蹈的表演方式。吾尔铁克伴随着哈萨克族人走过狩猎时代,走过游牧时代,如今,又伴随着一部分哈萨克族人过上定居生活。吾尔铁克见证了哈萨克族所经历的历史,它是哈萨克族的欢乐。 舞蹈起源 根据初步研究,吾尔铁克舞大约产生于人类“捕猎”时代。它的表演手段属于一种木偶式伴奏民间戏曲艺术形式,其模仿对象不是人,而是兽,即吾尔铁克。 处于狩猎时代的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捕猎获得。古老的吾尔铁克舞最初是猎人为观察、了解和模仿野兽的行为动作而形成的,是人们征服野兽的愿望和幻想,是早期人类捕猎文化的产物。 此后,随着历史的进程和人们思想观念、文化艺术、审美意识的变革和发展,吾尔铁克舞也逐渐失去了它原先具有的捕猎价值。 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模仿捕猎过程中兽的动作的舞蹈,在哈萨克族中间流传了下来。 著名专家也·隔尔吾斯在《艺术之起源》中指出:“在捕猎民族中最具社会影响的莫过于舞蹈艺术。” 表演原理 吾尔铁克舞是用木头制作兽形木偶,用一条线连接木偶和弹奏人拨弦的手指,将木偶置于平面后,弹起同吾尔铁克动作节拍相吻合的冬布拉曲调,使其翩翩起舞的一种木偶式伴奏舞戏。 具体而言,完成吾尔铁克舞,先要制作木偶,用细线连接悬吊,使其四腿平置立于地面,线的另一端套在手指上。弹奏时,通过连线,靠手指来回挥动拍弹冬布拉弦的动作,使木偶完成表演的过程。故起舞的不是人,而是吾尔铁克木偶,其弹奏和演舞同时由一个人来完成,以供观众娱乐观赏。 演示过程中,木偶伴随冬布拉曲调节拍的起落变换而翩翩起舞,仿佛动物在悬崖峭壁上行走奔跑,蹬腿飞跃,翻滚起跪,各种动作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基本构造 吾尔铁克舞的辅助器材有四部分组成,弹奏乐器(即冬布拉)、吾尔铁克木偶、撑杆和细线。 冬布拉这种传统民族乐器是用来为舞蹈伴奏的。“吾尔铁克木偶”整套由三部分组成,主体是一只公羊的形状,宽约7~8厘米,长约15~16厘米,一般都由薄板制成,然后再根据不同位置,染上不同的颜色。再在木偶的脊背中部钻一小孔,用细线穿孔悬挂使其前后保持水平。 吾尔铁克木偶的四肢灵活自如,适用于蹦跳起落等动作。四肢分膝上膝下两部分,在膝关节穿孔用羊皮做成的小绳连接。这样上下腿活动自如,能与冬布拉曲调协调起舞。 撑杆是一个长60~70厘米的柳条,上端分开,下端楔入一块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的木板内,起到支撑的作用。演示吾尔铁克舞时,舞者用双脚踩在木板上,使整个撑杆在演示时保持稳定。 用一根细线将吾尔铁克木偶一端拴在吾尔铁克脊孔,另一端穿过撑杆上的小孔,固定在弹奏所用手的无名指上,将撑条尖端插在弹奏人近处,然后将细线端从撑杆上悬吊过去,使吾尔铁克木偶立于毡子或地面上。当冬布拉弹奏时,伴随曲调节拍,连线跟着手势挥动,吾尔铁克木偶便“翩翩起舞”。 传承之忧 哈巴河县有一位吾尔铁克舞的传人——86岁的老人合德尔毛拉·阿海。他是哈巴河县能够演示吾尔铁克舞的最长者。老人说,在哈巴河县,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表演吾尔铁克了,而他年轻时,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会演示吾尔铁克。 吾尔铁克伴随着哈萨克族人走过狩猎时代,走过游牧时代,如今,又伴随着一部分哈萨克族人过上定居生活。吾尔铁克见证了哈萨克族所经历的历史,它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蹒跚地走到今天。 老人为吾尔铁克的继续传承与发扬而忧虑。他对我们说:“吾尔铁克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上消失。”让他一生最骄傲的是,他的子女都会演示吾尔铁克。 赛力克说,父亲的所有曲子他都会表演,现在,他也在试着谱曲作词,让吾尔铁克能表演更多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