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历史

乡土历史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冯子材墟沟办防

发布时间:2014-09-09

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日本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急欲参加到瓜分中国的狂潮之中,于是年81日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争一起,清军便节节败退。1122日,北洋第一海防要塞旅顺失陷,清政府急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驻守山海关,又调湖广总督张之洞来江苏代替刘坤一的两江总督之职。张之洞到任后,深感江苏地处海防前线,需选上将防守,他把目光落在了抗法名将冯子材身上。便向朝廷奏请,调冯子材率军北援,驻守江防重镇、南京门户镇江。

冯子材(18181903),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赫赫有名的老黄忠式的英雄人物,他是广东钦州人。行伍山身。早年曾参与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提升为广西提督。曾三次应越南政府约请出关抗法。1875年授贵州提督, 1882年退职。1884年法国侵略军进犯滇桂边境时,以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督办参加抗战。次年二月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时,已年近七十,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率军在镇南关、谅山大败法军。

光绪二十—年(1895年)119日,日军在山东成山头登陆后,英帝国主义害怕日本进一步向其势力范围江苏扩张,遂派两艘军舰到海州沿海的东西连岛游弋,并在连岛的双峰山顶插米字旗两面,以向日本宣示其存在。事件发生后,地方迅速报镇(西路镇镇所设在墟沟),镇报州,州报省。张之洞闻听此事,立即派冯子材前往墟沟办防。

  是年春,冯子材率军来到墟沟,整顿海防,虽年高七十七,而威风不减,勇健如前。据《大公报》的《松年陇海东段视察记》载:

  “冯子材就明季防倭炮台装配大炮,计西墅一台,置土炮三尊;孙家山二台,置炮五尊:黄石嘴一台,置炮三尊。同时电驻海防勇营甚多,计驻扎孙家山、棺材山、大栋头等处共五营。又于大村驻五营,三十里之太平埝驻一旗,墟沟南五十里之大伊山驻八营,为正式军队。于墟沟募编民团一干名,西墅募民团三百名,均负陆地防务。其水上防务则归外洋水师,设水师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驻东西连岛上;内洋水师设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驻墟沟,领江船一号,绿营兵一百十名。此即当时办防之情形也。”冯子材到墟沟,于设防的同时,派兵去东西连岛拔掉英帝国主义的旗子,英舰见海州沿海海防坚固,便悄悄遁去。他年事虽高,但办防毫不懈怠,带领二十五营兵马从南城北门外一路布防到墟沟。经常于潮涨潮落时,亲自带人乘舟下海测量水位,谋划攻守战备,并到宿城虎口岭察看地形。

  冯子材在墟沟办防期间与西路镇镇董邵子升相交甚好,他到墟沟先住在地藏庵,几天后,移住邵子升家的客房东堂屋。月余,因防务需要,移住北崮山玉皇宫。海州九十九里五十四镇的镇董为表示对冯子材护国之功的尊敬,咸聚墟沟,拜见冯子材,并送万民伞。417日,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签定,不久,冯子材回到广西。老将冯子材的一腔热血竟然派不上用场,说明行将就木的清王朝是任何人也挽救不了它的。

      来源:中国校本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