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历史

乡土历史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瑰丽的神话传说

发布时间:2014-09-15

莽莽云台,迤逦起伏,曾浮跃于浩浩大海。

云台山是浓缩了大千世界沧海桑田变迁史的一部万年书。在海拔10米、20米直至100米、200米、300米的不同高度,海蚀洞、海蚀柱、海蚀龛、海蚀平台几乎比比皆是,并“鲜活”得如同昨日。称其为“鲜活”,是因其海浪冲刷的痕迹太明显,太惹人注目,好像就是不久前发生过。那些与大海伴生的牡蛎残壳,似乎还有生命在跃动;那块块岩石凹槽里的浪花,似乎还在人们的眼前旋抖;海浪扑打礁石的轻鸣,似乎还在耳际回荡;云依三山如同浪潮汹涌,八面来风间无不弥漫海鲜的气息……

科学家考证,不是大海陡然“矮了下去”,而是山体在抬高。这种“翘掀”的地质现象,一端抬高,另一端必然低落,这低落处就在海州湾外海。据遥感测量显示,连云港外海中确有古河谷。当今的苏北、鲁南诸河,如绣针河、龙王河、兴庄河、青口河、朱稽河、沂沭河、蔷薇河等,无一例外地流向海州湾……

云台山早在《山海经》《海外东经》里就有记载。因山上多生南方树木,被称作苍梧山。《山海经》郭璞注曰:“都州在海中,一称郁州,在今东海(海州)朐县界,世传此山从南方苍梧徙来,上皆南方物也。”

神话是一部透视上古人民生活的精彩画卷。云台山和上古历史及神话有着不解之缘。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神话诞生的故乡。中国古代文明的曙光,亦初现于东方的沿海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山海经》汇集的神话中,《山经》五篇,《海经》十三篇,这些都是中国的原生神话的经典。其中有许多都跟东方有关,跟连云港有关。

精卫原是炎帝的少女,居于山西省长子县的发鸠山。她不远千里到东海游玩(古代称黄海为东海),淹死在海里。后来变作一只精卫鸟。它衔来一粒粒小石子、一根根小树枝,不断地抛进东海,要填平这曾经夺去它生命的可能还要继续夺去千千万万个年轻生命的大海,矢志不移,年复一年,锲而不舍。精卫虽然是西方炎帝的女儿,但故事却发生在东海之滨。

少昊是六千年前东海之滨的一个崇日、以鸟为图腾的部落。它是东海之滨皇娥部落和金天氏部落合婚所衍生的新部落的首领。它有两支,一支为黑虎部落;另一支就是白虎部落。这是一个在东海之滨早期开拓了沿海农业文明的部落,同时又是一个早期开发了海洋文明的部落: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熏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以为相风。表指船桅柱,以香茅作为篷帆,刻一个玉鸠来测量风候。这种完善的造船技术和驾驭风浪的能力是只有海洋民族才具备的特殊本领。《山海经》中少昊又成了西方长留山中的白帝,负责太阳的观察的使命,则更进一步反映了金星族少昊继续西迁的遗迹和历史的记录。

羲和御日的神话反映的是东海之滨羲和之国的历史。从历史学研究,帝俊是古代东方夷民所奉祀的上帝,也是殷人的祖先。卜辞中常见的高祖逡就是帝俊。他有两个妻子,一个是崇日族的羲和,一个是崇月族的常羲,实际就是太阳女神和月亮女神。至于太阳生了十二个儿子,则是古代羲和族发明的太阳历,一年十二个月;月亮生了十个儿子,则是常羲族发明的太阴历,一年十个月。古代神话,历史传说,错综缠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关帝俊的神话、羲和的神话舍我云台是谁也争不去的。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学者都坚持《山海经》中埋葬舜帝和他的儿子丹朱的苍梧山乃海州之苍梧,非是湖南之苍梧。东汉的崔季珪在他所写的《述初赋》中就说:“郁洲故苍梧之山也。”南朝梁人沈约注《竹书纪年》,指出:“鸣条有苍梧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南宋尚书王应麟在其所著《困学纪闻》中明确考证:“舜葬苍梧之野……苍梧山在海州界,近莒之纪城。”何孟春注《家语》:河南“陈留县有鸣条亭,海州东海县有苍梧山,去鸣条不远。乃知所谓苍梧,非九嶷之苍梧也。”唐·李善注《文选·离骚》,对屈原诗句“朝发轫于苍梧兮,夕吾致乎悬圃”句中悬圃注为,地名,位居西方的昆仑,即日落之所。而李贤的苍梧所注:“东方,苍梧,舜所居。”

鲧大约是4000年前父系氏族社会的一个部落首领,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洪水滔天的时代。他偷窃了天帝的可以止息洪水的土壤,而平息了洪水。他是一个治水的英雄,他是我们东夷部落的一个著名的敢和舜争天下的首领。鲧和东夷的其它部落首领共工、蚩尤、鹳兜及少昊,曾为东方的“海洋文明”的开拓做出过杰出的贡献,羽山是鲧的丰碑。藤花落古城堡遗址,有的学者认为就是历史上鲧筑的“鲧城”。

  东方句芒为太昊的四个部落中的重、该、修、熙中的重部落的首领,传为少昊的叔叔。《尚书大传》中指出了他的部落生活的范围:“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榑木之野,帝太昊神句芒司之。”句芒传说中为方面鸟身,是东海之滨句(勾)部落的首领,是最早观测木星和发明勾、股、弦定理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早的奠基人之一。他和常羲部落(月部落)结成血缘婚,组成了一个新部落——朐部落,朐字的本意就在此,而朐山就是这个部落曾经生活的遗迹。

中国的神话和中国的文化一样,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山海经》中神话最多的是《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也许《海外东经》所记述的远古时期的十七个邦国就是云台山古代地舆的写照吧。大伊山遗址、大村遗址、朝阳遗址、藤花落遗址的相继发现,充分说明在这个面向海洋的山脉上,不仅诞生了早期的文明,海洋文化也必然孕育了中国早期的神话。神话特别汇聚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特别发达的地方,也总是留下文化遗迹最多的地方。

(据《文化连云港丛书》改编)

来源:中国校本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