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名士

乡土名士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沙吉旦花21年书写人间真情,她说——“我把邻居当姐姐”

发布时间:2017-05-04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侯烁    

新疆日报网讯 通讯员 侯烁 7分地大小的院子内,种着葡萄、苹果、杏子、核桃、酸梅以及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多种果树和蔬菜,可见,这是一个勤劳的人家。

  5月16日,笔者走进巩留县巩留镇哈萨克买里社区居民沙吉旦·阿布都哈里克家中时,沙吉旦做的拉条子刚出锅,正盛了一碗送到79岁的玛依拉汗·哈尼面前。

  69岁的沙吉旦,在医护岗位上工作了30年。早在1962年,沙吉旦就在巩留县塔斯托别克乡卫生所工作了。也就是在这时,她认识了比自己大10岁的牧民玛依拉汗,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农牧区,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沙吉旦很受农牧民的爱戴。加之工作上的出色表现,1986年,沙吉旦被调到巩留县人民医院当护士,直到1993年退休。1998年,国家卫生部为沙吉旦颁发了奖状和“三十年护龄”勋章。

  “这都是过去的荣誉了。”沙吉旦笑着说道,她不想在别人面前展示以前的荣耀。

  沙吉旦告诉笔者,当年,他们一家住在塔斯托别克乡的时候,有个叫玛依拉汗的邻居。当时她们的关系特别好,像亲姐妹一样。后来,沙吉旦一家搬到巩留县城后,特别不放心玛依拉汗,因为玛依拉汗的丈夫去世得早,又没有子女。沙吉旦一天满脑子都是想着玛依拉汗怎么生活呢,一个人怎么过呢……

  现在,沙吉旦家中有4口人。这个不算富裕的普通家庭,虽然日子很平凡,但每个家庭成员都为自己的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在这个4口之家,有一名特殊的成员,便是79岁的哈萨克族老人玛依拉汗。

  玛依拉汗已经在这个家庭生活了21年,虽然腰已弯,背已驼,但老人的精神却很好。她说:“能有现在这样的身体,多亏沙吉旦。”

  玛依拉汗告诉笔者,她的家原本在巩留县塔斯托别乡牧业队,一生无儿无女,她还记得沙吉旦刚到塔斯托别乡卫生所工作时的模样。那个时候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到维吾尔族邻居沙吉旦家里串门聊天。

  “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帮助别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是能做到的她就会去做。”玛依拉汗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沙吉旦就从心里把玛依拉汗当成了自己的姐姐。

  1986年,玛依拉汗的丈夫去世,玛依拉汗无依无靠,对生活似乎没有了希望,身体一天天地消瘦。就在这个时候,沙吉旦不忍心看着自己的老朋友,一天天在孤独中老去,一有时间便来陪伴玛依拉汗。

  1993年,沙吉旦退休后,便索性将玛依拉汗接到自己的家中。

  在这21年中,沙吉旦打心底里把玛依拉汗当成了家中的一员,就像自己的亲姐姐。为其做饭、洗衣,照顾其日常生活起居从未间断。有好吃的、好喝的,沙吉旦也总是先想到玛依拉汗,而玛依拉汗也总是牵挂着沙吉旦一家。

  沙吉旦的一言一行也成为子女的榜样。儿媳妇古丽,一有时间就来照料两位老人。对于古丽而言,婆婆传递给她的这些正能量,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其传承和发扬。

  玛依拉汗告诉笔者,这段时间,自己生病了,经常要去医院看病,而沙吉旦总是无时无刻地照顾她、鼓励她,沙吉旦就像她心中一股清清的暖流,总是让她感到温暖幸福。

  “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都是一家。”沙吉旦说,她与玛依拉汗的友谊传递了民族团结的正能量,民族团结对于各族群众来说,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谁都离不开。

  目前,玛依拉汗已经走不动路,每天要吃许多药。沙吉旦看着一天天老去的玛依拉汗说:“这辈子我一定要照顾好你,我有饭吃,你就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