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港城家乡戏——淮海戏

发布时间:2014-09-03

在连云港,你随便问一个人:“连云港的戏剧史上,哪个剧种是土生土长又是群众喜欢的?”他们会脱口而出:“是淮海戏!”如果再问为什么?他们就会如数家珍地告诉你:淮海戏是当地风土民情戏,过去民间称为海州小戏,表演起来灵活多样,夏日的绿荫下,冬天的阳光里,老百姓常爱聚在一起看它唱它…… 

       淮海戏简介

QQ截图20140903110010.jpg淮海戏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地方剧种。淮海戏流行于江苏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盐城、扬州、徐州地区的部分乡镇和皖北一带。源出于海州、沭阳、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三弦伴奏,又称三括调

淮海戏传统剧目有《樊梨花》、《皮秀英四告》等32大本和《骂鸡》、《催租》等64单出。现代戏有《葵花路》、《孙明芝》、《月牙楼》等。淮海戏唱腔明快豪爽,乡土气息浓厚,以板式唱腔为主,男女同弦异调,伴奏乐器以三弦、高胡、竹笛、唢呐为主。

       在清乾隆初年,山东厉城唐大牛、唐二牛兄弟,背着大鼓三弦来到海州卖唱乞讨,当地有丘、葛、杨三位聪明伶俐的小伙子随他们从师学艺。三人在边学戏边卖艺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想要自己的东西有生命力,必须同当地的风土民情相结合,于是他们放弃侉腔侉韵,用自己熟悉的海州当地方言里的土话作为表达方式,创作了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怡心调”,这就是淮海戏的雏形,又称“海州小戏”。

  淮海戏的艺术特色

      淮海戏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它的音乐唱腔非常丰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城乡民众在行路、干活、休憩时都要哼唱淮海戏,已成为本地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的表演艺术有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民间色彩,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如猪吊腰、鸡刨塘、野鸡溜、驴打滚、狗拜年、鳖爬走、脚尖走、膝盖走、鬼扯转、穿8字、矮步蹬等艺术表演形式,极其生动有趣。

 QQ截图20140903110637.jpg人物传真

王大娘,这是淮海戏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她把好多音乐唱腔加以改造、创新,使女声唱腔更加丰富,她将过去很单调的“二泛子”改造成一种叫“嗨嗨调”式的唱腔,直到今天还在延用。林六娘、王大娘等淮海戏第一代女演员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淮海戏声腔和表演的发展,也使淮海戏的舞台更加灿烂夺目。此时,各地淮海戏班社发展迅猛,单是在东海、灌云一带就有100多个,从艺人员多达千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艺术队伍。

 

         淮海戏剧人物谱

    有人说,再过10年以后,估计再也看不见完整(或者有水准)的淮海戏了,现在的淮海戏着面临老龄化、后继无人以及业余话的局面。下面是以江苏淮海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李守英领衔主演的一场古装淮海戏的剧照,让我们从这些鲜活的造型中感受淮海戏的魅力吧。

未标题-1.jpg 

         来源:中国校本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