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爱我家乡 > 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

文献上传

文献上传:国情文献资源网网络征文开始...

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农家谚语

发布时间:2014-09-10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认识自然的经验。这些经验既有利用自然的一面,又有与自然斗争的一面,并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考验和锤炼,概括成简明、动听、易懂、易记的谚语,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下来。所以谚语是中国民间所特有的一笔宝贵文化财富。

赣榆属于北方方言区,流传的谚语多而风趣。这些谚语和群众口语是有区别的,谚语因果关系明确,语句简炼,而且富有韵味。赣榆农家谚语的内容大多和农业有关,包括雨水与农业、气温与农业、降雪与农业、植物与农业、动物与农业、肥料与农业、种子与农业等。

     每一条谚语无不闪烁着农家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光芒。 

●雨水与农业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气温与农业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冷收麦,热收秋。 

●降雪与农业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馍。

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霜打片、雹打线。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植物与农业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杨叶拍巴掌,老头压瓜秧。

杨树叶拍巴掌,遍地种高粱。

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杨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飞杨花,种棉花。

柳絮扬,种高粱。

柳毛开花,种豆点瓜。

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柳芽拧嘴儿,山药入土儿。

桐叶马蹄大,稻种下泥无牵挂。

桐树开花,正种芝麻。

桐树花落地,花生种不及。

桐花落地,谷种下泥。

椿芽鼓,种秫秫。椿芽发,种棉花。

枣芽发,种棉花。枣芽发,芝麻瓜。

枣儿红肚,磨镰割谷。

桃花开,李花落,种子包谷没有错。

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卖薹菜。

大麦上浆,赶快下秧。

柿芽发,种棉花。麦扬花,排黄瓜。

秧摆风,种花生。

荷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菊花黄,种麦忙。

麦黄杏子,豆黄蟹子。

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高粱熟,收稻谷。

  

●动物与农业

布谷布谷,赶快种谷。

蛤蟆叫咚咚,家家浸谷种。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青蛙打鼓,豆子入土。

蚕做茧,快插秧。

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知了叫,割早稻。

黄鹂来,拔蒜薹;黄鹂走,出红薯。

小燕来,抽蒜薹;大雁来,拔棉柴。

大雁来,种小麦。 

●肥料与农业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粪是农家宝,庄稼离它长不好。

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庄稼要好,肥料要饱。 

种田不要问,深耕多上粪。

人凭饭食长,地凭粪打粮。 

●种子与农业

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

好花结好果,好种长好稻。

好种出好苗,好花结好桃。

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种不好,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

谷种不调,收成不好。

种子年年选,产量节节高。

火越扇越旺,种越选越强。

看田选种,看种种田。

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

地里挑,场上选,忙半天,甜一年。

种子经过筛,幼苗长得乖。

选种没有巧,棵大穗圆粒子饱。

谷三千,麦六十,高粱八百是好的。 

谷三千,麦六十,好豌豆,八个籽。

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来源:中国校本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