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10
本报讯(通讯员 金永炎 记者 陈玮)经常走西溪路进出杭城的人,也许已经发现,近半年时间来,每当夜幕降临,焕然一新的西溪路上总是人声鼎沸,沿途的一家家乡土风味菜馆座无虚席,越来越多的城里客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驱车赶来这里,只为尝一口各具地方特色的正宗农家风味。
据了解,自从2006年底西溪路完成改造以来,优美的环境和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促动许多具有特色的土菜馆纷纷抢滩西溪路。目前,东起古荡、西至留和路,近7公里的西溪路上,已初步形成了包括鲁菜、闽菜、苏菜、徽菜、湘菜、东北菜,及西溪本土风味在内的中华农家美食一条街。
西溪物产孕育西溪土菜
最先经营起本地农家菜的,当然是西溪一带的居民。据住在西溪路附近的老人家介绍,西溪路周边的留下、蒋村、五常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地”美誉,这里山抱水合,河道纵横,池塘星罗棋布,自古以来便是物产丰富,其中又以淡水鱼最为闻名。蒋村盛产四大家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养殖历史悠久,有杭城“活鱼库”之称。此外,这儿还曾是南宋王朝的贡品基地,鸡鸭、甲鱼、黄鳝、螺蛳、河蚌、泥鳅,还有竹笋、菱藕,都曾是当年宫廷御宴的重要食材。
西溪的风物特产也造就了具有西溪风味的特色土菜。2006年,西溪路改造接近尾声时,当时的留下镇也面临着撤村建居的转变。一些观念超前的村民率先动起了开农家菜馆的脑筋。如今十来家本土菜馆在西溪路上拉开了店面,且生意红火。日渐富裕起来的老板们,大多仍坚守着创业之初的守则——选料优、制作精,重原味、鲜爽嫩。西溪淡水鱼品种多,这里的农家菜馆自然在水产身上大做文章,清汤鱼丸、抱腌草鱼、盐笃鲜甲鱼、油烹大虾、河蚌沙锅、青壳大螺蛳、竹笋泥鳅、荷香风鳗,样样都是地道的本土炒法。
村民们红火的小生意,也吸引了不少大型农家特色菜馆的进驻。2007年至今,大宅院、大灶头、土灶头、老蔡家等颇具知名度的餐馆企业也相继登陆西溪,他们同样尝试着结合当地的物产,烹调西溪风味特色土菜。
外来客觅食家乡土菜
“杭州本地的土菜好吃,但我们家乡的农家菜也有特色。”去年下半年起,西溪土菜的兴盛竟也招徕了外乡农家菜不断“上门PK”。据了解,短短半年时间里,近7公里长的西溪路段上,就相继开出了数十家鲁菜、闽菜、苏菜、徽菜、湘菜及东北风味的土菜馆。
据留下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留下、蒋村等周边地区撤村建街道,城市化进程给这里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还有更多来自各地的创业人士、创新企业,以及高校和房地产项目的汇聚。人口的迅速密集,自然而然地带来了各地特色餐饮的发展。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这些菜馆的经营者顺应了当下风味土菜馆原汁原味的趋势,他们烹调的土菜力求保持家乡的风味。一家经营东北菜风味土菜馆的老板就曾告诉记者,他们烹烧的东北菜的黑木耳、蘑菇、粉条,都是定期从老家运来,为的就是保持正宗的风味。
西溪路外来土菜馆的增多,不仅让外地人在杭州能够吃到正宗的家乡菜,同时也让幸福的杭州人不用出远门,就能尝到各地的美味。